课堂的生命意蕴

时间:2022-07-13 06:36:57

课堂的生命意蕴

虽然新一轮课改实行了十多年,但受到“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很多课堂依然还是“知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以鲜活的知识为载体,构建动态的生命课堂,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真正让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文化的课堂,是我近十年来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教育的发展,学习资源愈加丰富,学习渠道愈加多元,老师的作用在削弱,传统课堂的价值也在削弱。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课堂一定不是一间狭隘的教室、一堂课,它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包含了课内的学习,也包含了课外的学习;既有知识的获得,更有从书本到生活的实践过程;既是教师的教学、引导,更是师生共同参与、多维度的生命体验过程,也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无论教学工具和手段如何改变,假如不能给课堂注入勃勃生机,师生的生命成长都是一句空话。

生命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远离生活的课堂,往往只剩下应考的知识点,是没有生命的。既然知识源自生活,教学就应该贴近生活。只有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实际,让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而是生活本身。

为此,老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固化在书本中的文字符号还原到生活中,给学生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科知识;尊重和热爱所传授的知识,对所教知识充满感情和敬畏;让知识更多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课堂的生活化。要善于把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整合成课程内容,运用恰当的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围绕着生活展开,获得的知识就不是书本上生硬、死板的考试知识。

比如,学习“人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时,学生除了从老师课堂上提供的直观图像、动画中认识生殖器官及受精、胚胎发育的过程,还可回家访问妈妈在自己出生前后的变化:妈妈什么时间怀孕的?怀孕后在生理、心理、饮食、生活、体重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什么时候出生、是否顺产、体重多少……学生在和妈妈的交流中,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还增进了对母亲的理解。有的学生在访问母亲之后感慨到:“以前只知道生日有蛋糕吃、有礼物,今日才知道母亲那天的辛苦了。”

生命课堂是对话的课堂

对话即交流,既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还有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感情沟通的需要,更是生命成长的必需。

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对知识的解读与传授,还有教与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共鸣,这就必须是师生生命在场的课堂。教师情感的投入(对知识、对工作、对学生、对他人等的态度)必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互动,产生交流与碰撞。比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学生分析表达老师评判指导等师生对话,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或解惑答疑中的讨论、争辩等生生对话。这种对话,一定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同情、呵护、接纳、包容等,由此创造出适合对话的课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引领学生一起构建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提高。

人与文本的对话,表现在教师与文本间的对话及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人文对话”首先基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即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重难点的了解等。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假如教师只是按照“教参”中的解读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那就不是真正的对话。教师要了解很多,未必要告诉学生很多,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学会判断、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不可忽视,也就出现了“人机对话”。“机”是无生命的,但背后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指导、训练体的选择与应用,必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它不只是作为“学习资源”而存在,也承载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再加上通过网络进行师生、生生以及与家长间的交流互动,也为“对话”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生命课堂是生成的课堂

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的知识搬家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智慧不断生发的过程。虽然还是那些烂熟于心的知识,但生命是鲜活的、灵动的、生长的,每堂课必然是新的,随时都会有新问题发生,预设的程序会被打破,教师就应该将各种突发事件变成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说错了话、写错了字,学生回答出现问题,准备好的演示实验失败了,甚至突然发生其他不可预知的变故等,不是简单处理或置之不理,而是将事件演变成教学本身,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时,我提前上网收集了大量因干旱导致庄稼欠收或因干旱导致树木枯死、动物干渴的图片做成PPT,准备上课时用来引入新课,并让学生由此认识水对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但上课时出现了意外――学生因前一节刚上完体育课,个个满头大汗在饮水机前接水喝,直到上课铃响,还有学生没喝到水,班长急忙喊“上课了,不要喝水了!”看着学生口渴难耐的样子,我说“给大家点时间先喝水,喝完水再上课”,学生的表情马上放松了,有序地接水、喝水。这突然给了我灵感,何不换一种方式引入新课?上课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刚才大家都急着喝水?”“因刚上完体育课,出了很多汗,很渴。”“不喝水行不行?”“忍一忍也能过去吧。”“要是让你忍一下午行不行?一天呢?”“不行不行!”我接着告诉学生:“我们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据资料记载,一个人72个小时不进水就可能脱水而死,那你知道植物离开水会怎样?水对植物有什么重要作用?”由此,再给学生观看我查到的图片资料,直接进入“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学习,自然而顺畅。

生命课堂是文化的课堂

无论哪个学科,知识一定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载体,我们借助知识传递给学生文化、文明。文化既内隐在知识本身,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文本本身就蕴含着文化。文学作品给学生的不只是字词句的使用,它还承载了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数学教学,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数学计算的“术”,更要教给学生数学之“道”,那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生物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更要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等生物学观点;不只是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更强调对生物学概念、生命规律的挖掘,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维训练因素揭示出来,为他们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打开思维的通道。如此,学生学到的就不再是无生命的知识碎片,而是系统、完整的、生机盎然的科学,是客观、辩证地认识世界的态度。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有课堂本身的文化,这是师生共同建设的课堂氛围。在一个充满热情与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新入班的、过去落后的学生很快就会被感染而变得热情积极,但一个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很难让一个活泼开朗的优秀学生有出色的表现,这就是课堂文化的重要。

生活、对话、生成、文化彰显了课堂的生命意蕴,这四个层面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交叉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活作为生命课堂的基础,回归生活、解释生活、服务于生活;对话是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师生间、生生间、人文间),构建师生生命在场,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绿色的生态课堂;生成是过程也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智识的增长,智慧不断生发,生命不断成长;文化是课堂的内涵也是归宿,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思想、文化和科学的价值观。

我无法给出生命课堂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生命课堂一定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师生生命相互润泽、共同成长的课堂。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繁”与“简” 下一篇:一根破裂水管折射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