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13 05:23:05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病症,具体的引发机制尚不明确,症状表现为胸闷、头晕等,治疗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时间,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这种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的重要[1]。为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应用,特选取23例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3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g在医院进行诊断检查的23例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正常体检者23名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在21-73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45.24±6.24)岁;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在22-73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45.34±6.1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纳入标准[2]:①确诊为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②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疾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1.0-5.0MHz,患者检查时,保持左侧卧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实施检查,检查的内容为: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心尖部增厚、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左室后壁心肌厚度、左房内径等,记录结果。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检查指标: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心尖部增厚率、左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心肌厚度、左房内径、E/A[3]。

1.4 统计分析

将相关的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6.0软件对此次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s)来对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进行表明,用对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值

2.结果

2.1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心尖部增厚率、左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心肌厚度、左房内径、E/A相比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心肌厚度、左房内径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比较肥厚的位置多集中在患者的左心室肌下部的心尖位置,左室的顺应性下降比较明显,不会产生压力阶差,这种疾病多见于男性患者,其症状表现不是非常显著,在健康体检者中,不会产生胸闷、头晕等症状,缺少特异性,临床诊断,易形成误诊、漏诊的现象[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测技术的完善,对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率有着明显的提升,超声技术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对于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还能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应用价值极高[5]。

综上所述,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病况,对疾病提前实施预防和提供准确的疾病资料,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卫东,胡金玲,张晶,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在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04-708.

[2] 马晓海,李志伟,葛海龙,等.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166-2169.

[3] 武柏林,陆敏杰,殷小荣,等.单纯T波倒置心室壁厚度未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标准患者的心脏MRI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9):667-671.

[4] 陈宏才,席仁刚,曹建新,等.伴巨大倒置T波肥厚型心肌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47-50.

[5] 闫朝武,徐仲英,李建荣,等.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679-682.

上一篇:刘宅食府 还是那个北京味儿 下一篇: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外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