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时间:2022-07-13 03:50:19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摘 要: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很美好而又极其特殊的阶段。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中学时期学生们的性格差异导致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这个时候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的教育学生。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兴趣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想象空间中自由翱翔,喜欢音乐的孩子比比皆是,可是,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这一问题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引发音乐教育者的深思。本文将参考的一些专著的研究成果,和部分音乐教学论文,结合实际,当今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以怎样提高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两个方面的效率为目标,做以下三个方面的论述。

1.现状分析

初中生喜欢流行音乐多于课本音乐。流行音乐成为当代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调查结果上看,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有些甚至是狂热的。流行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时尚的先锋,当今大部分中学生追捧流行歌星,热衷于流行音乐。通过教学观察发现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对音乐课本上歌曲的喜爱,造成这一现象有这样几个原因:①流行音乐适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②流行音乐具有明星效应。中学生视明星们为自己的心头最爱,有无数学生是痴迷者、追星族。③学生们认为流行音乐引领潮流,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曲调优美,歌词内容贴近生活,形式自由,能舒缓情绪等等。

1.1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简单易学,是比较容易接受、接触的的精神文化。而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生理和心理正处於不断成熟的阶段,却又缺乏社会生活的中学生而言,这也是在学习生活后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学生能听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或是唱上几句,有助于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另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心中的不满、愤怒、悲伤等诸多情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感情丰富细腻的流行音乐对感情易为波动的中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催化剂。部分中学生并非单纯的欣赏流行音乐,而是有一种想亲自唱出来的冲动,音乐使青少年从欣赏者变为参与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借助音乐,用嘹亮的歌声和潇洒的舞姿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青春。

1.2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流行音乐同时也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及应有的审美价值。流行音乐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以盈利为目的,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媚俗,音乐制作人为了获得听众的喜爱,不惜偏离了音乐的本性而去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自制力较弱的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学习这样的歌曲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各种传媒对流行音乐的炒作成为中学生关注的焦点,让他们忘记了社会责任感。流行音乐娱乐性太强,价值不高,强大的媒体陈容炒作出一批有一批青春劲酷的明星,他们用包装出的青春活力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关注的目光,导致青少年近乎疯狂的追遂。电视上时有报道,众多少男少女在机场苦苦等候,只为亲眼目睹某位著名歌星的真容。青少年过于关注娱乐界,过于关注流行音乐,必将忘却自己的责任,这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2.中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原因

2.1教材内容影响学生心理

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音乐心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现在中学所用的教材统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教材是一样的,那么只是从体裁、曲调难度、基础性知识比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通过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育现状影响学生

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依旧有很多老师使用填鸭式教育,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使音乐课的价值不能够被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歌唱部分大多是教师一句句教,学生一句句学,这种传统机械式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现代中国教育对中学生采取全日制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师共同度过,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更应该有爱岗敬业的教学态度和具有学习研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否则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是一种浅藏的危机。故而,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乐感、敏感的听觉、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并做到真情感染、人格熏陶。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为科学化。

3.中学生对音乐课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措施

3.1认清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不良心理特点

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素材。在学唱歌曲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得以疏导和解决,同时陶冶和塑造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使音乐可以直接、生动、快捷地发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

3.2注意教材的选择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教材中有些歌曲的音区不适合学生的声区。例如:八年级课本中的《茉莉花》曲中的高音多半学生都由于正处在变声期而不得不用假声代替,如果长期坚持该知识点,学生就会因达不到标准失去了对歌唱的兴趣。外国音乐的欣赏,由于国界的不同,学生无法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歌曲内涵,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会不小心将音乐课上成语文课,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一点兴趣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教材中课程选择上应更加谨慎。

3.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能够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融汇贯通为一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极大的发挥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综合所带来的优势,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了解新的观点,以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新时期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以满足学生对音乐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现象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另外,音乐教师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等,能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人才、质量、效益等观念,使自身具备知道教育实践、发展教育科研、总结教育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所需的综合知识能力。

3.4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是重要的一个客观条件,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个考验,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轻松而快乐的教学氛围应该是教师上课前所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适当教一些流行歌曲。因为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是正常现象。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鄙视一切流行音乐,更禁止学生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作者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大军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报社

[3] 善琦主编.《音乐教学技能》[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汗死力克著.《论音乐的美》中译本[M]人民音乐出版社

[5] 叶上雄著.《中学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 下一篇:学科教材与课程标准之关系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