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3 03:30:06

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反应;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0-02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1 护 理

1.1 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 做好接种前准备工作,仔细学习并遵守使用疫苗说明或规程,正常选择预防接种对象,避免接错苗种,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等错误,以及避免接种途径错误和接种部位不正确;严格做好消毒,避免消毒不严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

1.2 做好各种疫苗冷藏管理,掌握各类疫苗冷藏温度 疫苗的冷链系统要符合要求,如麻疹、脊髓糖丸需在零下10-200C低温保存;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在2-80C冷藏可极为稳定地保存。并且,应掌握各类疫苗注射的间隔时间及搭配禁忌。

1.3 加强接种前观察,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接种前应了解小儿目前身体状况,必要时测体温和体格检查。询问小儿既往病史、过敏史,凡有接种“禁忌症”一律不予接种或缓期接种。对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一般指病后一个月内);重症慢性病急性发作(如活动性肺结核)和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症、脑炎后遗症);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的心脏病、肝肾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以及初次接种某种疫苗出现高热、惊厥、过敏反应均不能接种或缓期接种。对最近6周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等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应推后疫苗的接种;既往患过某种传染病(如水痘)在近期内不可接种相应疫苗。

1.4 做好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强化接种后留观观察工作 接种后应向家长交代,小儿要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接种后出现全身反应,体温在37-38.50C内,伴有全身不适、头痛、恶心、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症状,不需特殊处理。但应嘱其多喝些开水,注意保暖,以防诱发其他病。如体温过高(38.50C以上)应嘱其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说明打过预防针,以便针对病情对症处理。接种后24-48h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轻微不作处理;如局部反应加重,可用土豆片敷或到医院用清热消肿膏外敷1-2d,每天1次;但卡介苗接种后局部严禁热敷;如局部出现化脓性感染则应切开排脓,同时应早期适量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补液治疗。无菌性脓肿是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较为严重的接种反应,无菌性脓肿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具体做法是:在无菌性脓肿成熟后,患者取平卧位,对脓肿部位皮肤消毒处理,面积大小约5cmX5cm,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脓肿部位皮肤,操作者直接用消毒后的手挤出脓液,直到挤出血红色浆液为止,伤口可用干净纱布外敷。此后3d内每天挤脓液1次,从第4d起,每2-5d挤脓液1次。在挤脓液时,要充分挤干净[2],一般在10d内痊愈。常见的异常反应为晕厥(俗称晕针),避免空腹、疲劳、精神紧张时接种,可减少晕针。晕厥一旦发生,应立刻使病人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给予热糖水喝,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内即可恢复。严重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合谷等穴位,数分钟仍不恢复者,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或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并送医院抢救。出现过敏性休克少见异常反应,必须积极抢救,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吸氧,同时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重复注射,针刺人中,血压下降者可用654-2,肌注抗组织药如异丙嗪25-50mg,喉头水肿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接种后要留门诊观察半小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速发的预防接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

2 体 会

目前正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行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接种,门诊工作量大,更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工作制度并狠抓落实,确保免疫规划工作健康地发展。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其危及人体健康,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可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要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把疫苗质量和使用关,选择正规渠道的生物制品,层层把关疫苗流通的各个环节,加强冷链管理制度,做到按要求存储运输疫苗,药名、批号、规格、出厂时间、失效时间等等,必须做好记录并存档,以利于准确无误地实施操作;其次,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预防接种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选择接种对象,正确把握疫苗的禁忌症;第三,做好接种前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疫苗接种前的知情同意、落实接种各项记录及家长签名工作,强化接种后留观观察工作,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做好面对面的宣教工作,为儿童家长提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反应及处理的知识指导,家长能心中有数地做好孩子预防接种后的家庭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和用药及避免偶合症被错误地归咎于预防接种。最后,一旦发生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并逐级上报。耐心向家长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避免产生恐惧或不良情绪而影响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尽全力预防接种反应对接种对象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耿贯一.流行病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63.

[2] 高秀敏.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原因及其处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8(133):88.

上一篇:浅谈老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 下一篇:浅谈降低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