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典范 草原奇葩

时间:2022-07-13 01:12:55

教学典范 草原奇葩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国防科工委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院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包头机械工业学校。1994年该校成为原国家教委在全国首批选设的十所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199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改制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学院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为优秀;2003年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的26所院校之一,顺利通过评估并获得优良成绩。

学院位于包头市青山区,由主教学区与四个分教学区组成,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学院本部共有503名教职工,专任教师297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3人,另有外聘教师104人。目前该院有全日制在校生7278人,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车辆工程系、人文与艺术设计系、材料工程系、经济贸易管理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和马列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9个系部。学院现开设普通高中毕业后三年制、普通高中毕业后二年制、中职毕业后三年制、初中毕业后五年制等高等学历教育包括29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相继于2001年和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还被列为国家精品专业。在2005年首批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评选中,该院“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三个专业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另外,学院还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

学院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被评为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教师编写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被评为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学院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在学生组3个比赛项目的9个奖励名额中,学院学生荣获8个奖项;在职工组比赛的9个奖项中,学院教师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其余有5项被学院在自治区内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获得。同时学院师生还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院毕业生以突出的专业技能、扎实的文化基础、优良的综合素质赢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近30000人,其中不乏生产中的技术能手、管理中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主要领导,他们为学院争得了荣誉。2003、2004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内蒙古自治区同类院校中名列第二,2004年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授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内蒙古自治区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就业情况被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政务情况交流》专题选编。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家企事业单位。

几年来,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建设步伐,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今,学院正积极筹划再开辟一个占地600余亩的新校区,同时与浙江省余姚市积极洽谈合作办学事宜,现已形成合作意向。在 “十一五”规划期间,学院将形成拥有四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在校生1万~1.2万人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紧紧围绕高等学校应具备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立足行业、面向地方、服务社会。学院始终把应用型研究与教学型研究作为学院科学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学院在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院先后为广州地铁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设计和制造了液压试验台、轮式战车起落架液压系统、连续抽油杆作业车、地铁车辆转向架试验台、感应加热复式压装机、液压油打压试验系统、分动箱实验台等多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非标生产设备和试验设备。近年来,学院先后完成磁悬浮导轨的研制、油机分离抽油烟机的可行性研究、利用电力线为载体的通讯系统、立体成像系统的研制等十几项较有影响的院立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的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大提高了我院在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声誉和知名度,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带动了科研发展,为该院科研工作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随着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学院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行列迈进。

上一篇:“软”、“硬”兼施 齐抓共管 下一篇:回眸“十五” 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