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7-13 10:23:56

【前言】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的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笔者感到很纳闷,从教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激励的经验,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笔者请教了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同时通过翻阅一些相关的理论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1.激励时间固定,没有变化。激励时间固定指只要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的研究

摘要:激励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语文学习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当前语文课堂激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解读,从激励的时效性、多样性、层次性和适度性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激励。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

“激励”一词的原意是“引发、推动”,是激发、激励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激励就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动机等心理需求,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对学生施加刺激,增进或保持学生持续努力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用激励来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当前语文课堂激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激励不起作用。首先从笔者的一次教学案例谈起。从教十几年,笔者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这学期新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为能顺利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笔者了解到二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需要经常用些激励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因此笔者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用于奖励,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给予奖励。学生经过奖励,学习热情很高。两个星期下来,笔者发现出现了新问题:学生的课堂学习在慢慢松懈,物质奖励的作用在减弱。

笔者感到很纳闷,从教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激励的经验,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笔者请教了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同时通过翻阅一些相关的理论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1.激励时间固定,没有变化。激励时间固定指只要学生一有积极的语文课堂学习行为教师就进行奖励。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表现出与笔者教学行为相吻合的学习行为时,如回答正确等,笔者就给予奖励。激励的时间固定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容易发生偏差,即在课堂上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奖励。奖励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当奖励能吸引学生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反之,学习热情就降低了。

2.激励方式普通单一,缺少变化。激励方式单一,没有变化,缺少新奇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中笔者一直使用物质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单一,多次之后,孩子对此就比较麻木。同时苏南地区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物质上能够得到家长的空前满足。对于学习用品类的比较普通的奖励品,孩子们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新奇感,更不会觉得珍贵,甚至有些孩子不以为然,荣誉感过后很随手地就丢弃了。

3.激励对象比较集中,没能面向全体。案例中,要正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才能得到激励,那么这部分孩子基本上是班中比较优秀的孩子,他们经常凭借学习中的优势容易得到奖励,经常奖励之后,物质的刺激失去了新奇感,慢慢也缺少了学习的动力。而一些在学习中比较吃力的孩子一直得不到肯定,学习也失去了持续动力。奖励对象比较集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损害了两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奖励效果不好。

4.激励使用太滥,没能恰到好处。激励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案例中,笔者就是对学生激励过量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行为时,笔者就进行激励,激励使用过于频繁,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激励策略

劳伦・斯莱特的《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中提到一个著名的实验理论,即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研究表明:变化的强化是最有效的,最适合鼓励行为。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能很好地解决笔者在语文教学上遇到的激励问题。

1.注重激励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斯金纳的研究表明,变化的强化最适合鼓励行为,也就是不固定的激励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最具时效性。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把握时机,使该鼓励的课堂学习行为得到发展和发扬。当学生首次出现了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应当予以激励,以榜样的力量引发该学生和他人后面的积极学习行为;当学生的注意强度需要调节时,教师需要予以激励,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激励的事物上,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当教学的难点予以突破时,教师更要予以激励,以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学习豪情。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不固定的激励来不断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

2.注重激励的多样性。激励方式的多样性,让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得益彰。斯金纳的研究告诉我们,当同种刺激物持续地刺激被刺激对象,不但不能引起被刺激对象的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现象,引发被刺激对象的疲劳。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要丰富多样,要符合语文课堂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会运用丰富有效的激励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口头表扬、实物奖励之外,还可以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这些激励信手拈来,方便又实用。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感受着不同的激励,他们的积极学习行为一直得到不同的正强化,而这种正强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下一次的积极学习行为。

同时,激励要面向全体,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激励。把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激励。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弱,就分配给他们简单的学习任务,如朗读词语等。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强,一些涉及扩词造句、对话练习等要求较高的学习任务就安排给他们,让他们在努力之后都能得到激励。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激励,这样不同学习层次的孩子都能感受荣誉,都因激励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注重激励的层次性。激励方式要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行为要区别对待,要予以不同的鼓励。有些课堂行为(如朗读词语)的能力要求比较低,一般学生容易做到;有些课堂行为(如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学生不容易做到。像对这些不同层次要求的课堂行为进行激励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如前者表扬,后者奖励。

还有,激励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有些学生先天学习语文的条件好,朗读词语口齿清晰,背诵诗词抑扬顿挫,语感极强;而有些学生天生的笨嘴拙舌,读词语时就有个“大舌头”,更别说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了。假如教师一直用同种激励标准进行激励的话,那么笨嘴拙舌的那些学生几乎得不到鼓励,他们的课堂学习行为一直得不到强化,久而久之,积极的学习行为就会减少,学习热情慢慢消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激励,让每个孩子都因强化激励激发学习热情。

4.注重激励的适度性。适度的激励会使学生感动,并成为一种正确的情感导向,激发积极学习行为,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斯金纳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激励要适度,要防止过量。激励过量会让学生产生激励疲劳,激励由于使用太滥也会失去作用。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行为时,不用每次都进行激励。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激励,积极的学习行为马上消失。

同时,激励还要防止过重。研究也表明,当对遭受过强刺激的被刺激对象进行弱刺激时,这时被刺激对象对弱刺激几乎没有反应。我们都知道猴妈妈用菜刀教育儿子的故事。同样的道理,过重的激励,如夸大式的表扬、重奖等会让以后的一些激励丧失作用。现实中也不乏有被“夸坏的孩子”。这些孩子自我沉醉在曾经的“荣耀”里,这份沉重的“荣誉”就像蜗牛的壳一样,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积极学习行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我们要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方式,继续用恰当的激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迈得更结实、更自信满满。

参考文献:

[1]于.教育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劳伦・斯莱特.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加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关于生命化体育教学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