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化体育教学的探析

时间:2022-04-23 02:03:03

关于生命化体育教学的探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和谐发展”等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促进生命价值的实现,从而使人的生命不断走向超越和永恒。体育教学作为对生命有机体的有目的的养育,更应强调其生命化的内涵。本文对生命化体育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命化本质探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不断探索,生命化教学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同样,呼唤体育教学应该源于人的生命循于人的生命、达于人的生命,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这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从分析了体育教学的本质,随后对体育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思考,最后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和同行共享,促进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关于体育教学本质的思考

纵观体育教育史,国内体育教育依然存在着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个是体育教育的简单化、功能化倾向;另一个是体育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蒋湘青先生认为,体育的本体就是育体,就是对人的生命有机体的有目的的养育。“育体”活动的对象是体,人体,人的活的生命体。我们说的“体”,是人的活的生命体,按系统科学的理解,就是活的人体生命系统。而“育体”,就是要保证这个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发展。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所不同的是,体育教育更强调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影响人的情感,使人在参与、观赏各类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得到强健,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所以体育应是以“育”为本体,其本质是“教育”, “教育性”、“身体活动性”是体育教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本质属性,体育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二、体育教育的生命意义

体育教育是置身于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上的,以促进人,即个体生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的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溶体育教育于生命教育之中,溶人的个体生命于万物生命之中。

1.体育教育是生命成长之需要。从人的活动结构来看,人的物质生命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人的活动效率同人的主体状态或主体的功能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体育教育则是对人的自然生命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其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是生命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所需的成长过程。

2.体育教育是生命优化之途径。“教育即生命”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诠释,它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因此,它表达的是“本真教育”的本质。体育教育在起点上是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从而达到生命的完善。

3.体育教学传播的是一种身体文化运动。体育所表现的也是一种人本能的生存、娱乐、养生等需要,他是源于生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命发展而发展。体育教学就是为传播这种文化形式而存在的,在继承传递己有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研究生命的需要,探究开发有利于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新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体育文化,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使命。

三、生命化体育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

教学的本质是育体,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直接的生命现象,从而更接近于生命活动规律,体育教学在价值的选择首先更应该是关注人的,是尊重生命的,这要求体育教学者要重视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完整性。每个学生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身体,都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体育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留心观察每个学生个体,激发每个学生的生命潜力,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再者,体育生命化教学最终要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命质量包含自然生命的质量(形态发育情况、体质状况等)、精神生命质量(情绪、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及社会生命质量(社会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实现程度等)三个层次。体育教学在这三个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升学生的自然生命质量。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可以达到发达肌肉、改善骨骼结构,提高内脏器官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增强生命体免疫力,等等。体育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身体,知道体质评价的意义、体质评价的方法,知道如何为自己制定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健身计划;体育课程教学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应使学生通晓生命卫生与保健的知识,通过体育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半个医生”的水平,知道运动损伤的有关机理及预防、治疗的办法,自己做自己的健康医生。体育课程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的方法、技巧,而且要知道运动如何与饮食、营养、休息相配合,动静结合,共同促进生命的健康与完善。总之,提升自然生命的质量就是使学生通过获得的体育健身方法去完善自然生命之体、使其强壮、健美,并知道运用安全知识、饮食、营养知识养护身体。

第二,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的质量。自然躯体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本质之美在于其精神性。接体育教学是一种心灵教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有益途径。体育教师可设计多种情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超越自己的幸福;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不回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并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游戏情境,考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给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止确认识“快乐”,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责的引导或借助于一定的竞赛奖惩措施,使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的极限,体验短暂的“痛苦”,从而达到磨炼意志品质的目标,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可能通过严明的纪律及教师权威达到,最好的办法还是设计出学生真正喜欢的竞赛,让学生在没有外在强制的心态下向极限、向困难挑战,从而达到目的;体育教学也是师生欣赏美、展示美的过程,杜绝讽刺、挖苦,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多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己,欣赏自己,并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总之,体育教学传递的不仅仅是运动知识,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运动练习的场所,它还要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体验创造的乐趣、体验超越的快乐、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勇于征服困难,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第三,提升学生社会生命的质量。通过掌握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艺,体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运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社会交往的技巧,学会获取自尊及尊重别人,等等。当然,体育教学提升生命质量也包括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不是要求教师机械的驾驭课堂,要求教师调动自己的生命潜能,用心灵去领悟教材,去识读生命;体育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借助体育教学,去塑造人的灵魂、构筑人的精神,开掘人的生命;体育教学是艺术,是教师智慧的结晶;通过体育教学,感知学生生命的灵动,体验自我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命的创造性、点燃生命的激情。

总之,生命化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体育教学中生命意义缺失现象的反思,是超越“知识技能中心主义”及“体质中心主义”一次尝试。任何一个学科教学定位于生命发展与的完善,一般都不会引起歧义,学科特征决定了不同学科往往承载不同的文化传递功能,在生命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起着不完全相同的职责。本文只是对体育教学本质和教学价值做了浅显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去完善和发展体育生命化教学,还需大家不断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8.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试论初三薄弱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