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炮”何以轰响

时间:2022-07-13 09:53:38

安迪·罗迪克本届美网赛后退役,“美国大炮”将就此停止轰鸣;我们失去了一位大满贯冠军级别的魅力球星,而与之同时告别网坛的,还有历史上最强大的发球之一。

顶尖球星的任何一个强项技术都是难以被模仿的,因为这有他们强大的身体素质以及天赋作为保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罗迪克的发球,一位最快发出过时速155英里发球的炮弹专家,不仅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与柔韧性,同样归因于他的击球技术富于个性。

这种个性从罗迪克站上发球区时就已呈现,和大多数球员不同,罗迪克发球站位时双脚非常靠近,这确保了他可以更多地利用到右腿而不仅仅是左腿的力量。加上他在抛球时已开始屈膝,发球过程中重心降得极低,这确保了他在爆发式的蹬地过程中向上肢做强大的力量传送。

像桑普拉斯和费德勒这样的发球好手,他们的发球动作都优雅而流畅;不过,这样的形容词完全不能被用来形容罗迪克的发球。恰恰相反,他的发球动作显得突然而至又在瞬间倾泻而出,有着很强烈的“抽搐性”———这个词难听是难听了点,却神奇地保证了罗迪克的发球威力,且令其发球动作看上去非常刚猛,男子气十足。

罗迪克发球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拉拍动作极简。左手抛球时,右手握拍已随之向上立起;没有“单臂大回环”式的挥拍,而只是干脆地在体前完成拉拍动作。虽然罗迪克在拉拍过程中存有停顿,但细察之下就可知晓,他的这一停顿是在身体之前完成,而完全没有影响到在那之后的流畅度。只是他的这后半程拉拍急速完成,加上他屈膝后猛地蹬地,这才共同加深了他发球动作的“抽搐感”。

为什么说罗迪克的发球无法效仿?他有他强大的身体柔韧性做保证,这是人们在力量之外容易忽视的另一大要素。罗迪克屈膝时大小腿之间可形成高达90度的夹角,大多数球员只能停留在70度;在他发球的“搔背”过程中,前臂与地面垂直线可形成120度以上的夹角,而大部分球员只能做到直角;罗迪克的肩部在旋转时也有着惊人的柔韧度,保证了他的拍头可下垂至更大的角度,就像是一张比别人拉得更满的弓。

比之上一球高手桑普拉斯,罗迪克使用的是更轻、更硬而且拍面更大的球拍。不少人曾预言,以罗迪克发球的暴力程度,他的肩膀支撑不了太久。好在,罗迪克撑了下来;只是在职业生涯末期,为了减少对肩部的压力,球线磅数减小了10磅左右。而且,在教练斯蒂芬奇的理念指导下,他刻意降低了一发速度。

将罗迪克描述为一位只会发球的“一招鲜”球员并不不公平,毕竟,仅凭借发球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以及大满贯冠军。不过,相比于他的发球,罗迪克的其他单项技术确实都存有较为明显的缺陷———他的正手因上旋过多而缺乏杀伤力,这在他职业生涯的后半程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反手击球只用胳膊发力而无法更有效地利用到身体的力量,成为对手多年来集中攻击的一侧;他的削球缺乏穿透力,很多时候看上去是“飘”向对手的场地;他也从不是天生的截击好手,特别在反手截击一侧缺乏手感与灵动。

有人曾戏言,除了发球技术之外,罗迪克是世界前十球员中天赋最差的一位。不过,面对技术缺陷的现实并且艰苦地一项项给予弥补,就如同他对于第二座大满贯漫长的追逐那样,其中的精神力量同样令人感动。

上一篇:1亿美金!伍兹生逢其时 下一篇:经济债'> 感情债>经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