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时间:2022-07-13 09:22:05

浅谈企业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ISO9000、ISO14000、OHSMS18000三大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特别是加入WTO,企业能否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生存、竞争、发展,质量(Q)、环境(E)、职业健康安全(OHS)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在QMS、EMS、OHSMS三大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中,怎样减少三大管理体系的交叉、重叠、重复,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笔者通过参与本单位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就企业建立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面临的困难和建立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法步骤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全面一体化 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一、国际通用三大管理体系及卓越绩效标准

(一)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后经3次修订,2008年了2008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我国等同采用了该标准,于2008年了GB/T19000―20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满足用户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要求,取得用户的信任,求得质量效益。

(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2004年又通过修订,了2004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我国于2004年了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替代了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降低环境事故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与能耗。对于改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英国标准协会(BSI)等13个国家的相关组织于1999年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标准。我国以OHSMS18001为蓝本,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GB/T28002―2002,覆盖了OHSMS18001―1999的所有技术内容,并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技术要求。新版国家标准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于2011年12月30日。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降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相关费用,而且可以使企业管理模式符合国际通行的惯例,进而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影响,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卓越绩效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新的形势,许多国家设立了质量奖,引导和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美国在1987年设立了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质量奖,同时制定了卓越绩效评奖标准作为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依据。近年来,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评奖标准风行世界各国,不仅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质量组织评审质量奖的标准,而且由于其前卫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评价体系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二、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其意义

(一)全面一体化管理

由于三大管理体系标准的问世时间不同,企业最初总是分别采用这些标准建立各自的管理体系。但是,由于这些标准都属于管理性标准,而且又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这就难免给企业带来各自重复、资源浪费,并使管理效率、效益受到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全面一体化管理。

(二)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体系可分为2种,即狭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和广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狭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又称为“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广义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亦称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

(三)建立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三、建立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企业最高管理者承诺建立和保持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管理者代表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和实施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设立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工作推进小组,小组成员要懂得标准和技术知识,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并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应为推进小组配备辅助人员,进行打字、文件传递等工作;编制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内容包括宣传教育、人员培训、体系分析、要素展开、责任分派、文件编制、资源配备等方面,计划应明确各工作项目的承担部门和完成期限。

(二)初始状态评估

梳理企业核心业务,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数据库,确定并收集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价现行管理体系与标准和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的差距,评估现有管理文件的适用性等,形成初始状态评估报告。

(三)体系设计

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结论,制定企业全面一体化管理方针,制定企业中短期一体化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并重新划分或明确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配置必需的资源。

(四)文件编制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应在体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做是管理体系的方案设计,而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则相当于管理体系的详细设计。

企业新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时,管理体系文件一般按管理手册(含管理方针)、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和记录的顺序进行编制。也可在分析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列出体系文件总表,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先编制急用的程序文件或工作指导书,最后在完善管理手册及其他文件。事实上,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时可同步交替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五)实施运行

体系运行前,应进行文件学习和培训,使企业各部门人员明确文件要求,明白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检查资源配置到位情况,制备各类印章、标签和标识用品、记录表格、表卡等,提前做好计量工作,通过板报、标语等形式向员工进行宣传鼓动;由最高管理者宣布体系运行,各部门贯彻实施,收集反馈体系运行信息;开展内审员培训,进行体系运行情况审核,开展管理评审活动,持续改进体系运行。

上一篇:关于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