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职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7-13 09:08:53

多媒体在高职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高职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是一门难度大、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涉外旅游日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媒体教学法,着重论述实践过程,总结了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 日语景点导游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4-02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也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短短两年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师生们不断地摸索、改进和完善,我们在日语导游的教学上不断成熟。本文就多媒体在日语景点导游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体会。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一般是指将多种媒体,如文字、符号、音乐、图形、图像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现多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发生了变化,给传统的讲授课堂带来了新的体验。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多媒体作为多功能的主要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优势。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日语景点导游是一门难度很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难记的单词、难读的句子,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法,枯燥的听、说、读、写、译,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帮助记忆。而通过多媒体把某个景点分段展示出来,按照介绍顺序,配上关键词或句,用音乐和动画渲染情景,唤起学生对景物的热爱,激发他们的了解和讲解欲望,能有效地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2.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重点、难点是每一个知识体系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重点内容,弱化难点。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某个景点中的重要部分增强渲染效果,如动态图像、语音提示等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用丰富的表现力吸引学生。而难点,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中对学生来讲,主要是陌生的、拗口的专有名词,给它们配上朗读音频,让学生反复跟读,完成相应的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的作用。

二 日语景点导游课程特点

1.课程性质

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包含日语能力和景点知识两个方面,两者都需要达到较高水平。在学校五年制高职涉外旅游专业里,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设在第七个学期。在此之前,一至三年级共六个学期,在日语学习方面,分阶段开设了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日语会话等课程,为学生打下了日语语言基础。在导游学习方面,以考取中文导游证为目标,开设了导游基础、导游法规、导游服务技能和江苏景点导游四门核心课程,注重加强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和景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和导游服务能力。因此,在奠定了日语和导游双重基础的基础上,在四年级开设日语景点导游课程,是学生日语语言和导游能力的综合体现和提升。

2.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五年制高职学生,虽然已是四年级,但思想仍不够成熟。有的甚至在三年级考完中文导游证后就抛弃了日语和其他所有的学习。因为除了个别学生是自身渴望学习专业知识外,大多数都是盲从家长的要求,所以只盼着快点实习、毕业。有的学生,思想稍微成熟一点,但是他们认为现在课堂上学习和社会需求脱节,到苏州旅游的日本团都是一日游,很多不需要当地导游。不能学以致用的想法,导致了学习对他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高职学生大多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一般,基础差,自制力弱,贪玩、懒惰,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很外向,自我表现欲比较强烈,对实践课程中的小组合作、情景表演有较高的兴趣。

3.教学实践

针对本课程内容的高难度和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但表演水平较高的特点,我们尝试了用多媒体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来替代传统的讲授法和翻译法。现以苏州寒山寺为例,详细叙述该景点日语导游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第一,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原始PPT,设计寒山寺景区旅游线路图并分成6个部分:(1)江村桥(大运河);(2)寒山寺概况(山门殿);(3)大雄宝殿(钟鼓);(4)藏经楼;(5)钟楼(除夕听钟声);(6)弘法堂(碑廊);整理各段线路上主要景点的日语导游词,尽量控制在10行以内,并使用简单句式,个别难读单词标注假名读音;给学生分组,也分成6组每组6~7人,完成相应景点的PPT制作和日语介绍或情景表演。教师指导各小组成员自学日语导游词,标记重点、难点,并在PPT中体现。

第二,教学过程。以第一组为例,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寒山寺旅游线路总图,了解整个景区的游览顺序后,点击第一部分,画面切换到第一组同学制作的PPT,一幅寒山夜景映入眼帘。寒山寺山门外,月亮斜挂在半空中,水波荡漾的大运河上架着一座小桥――江村桥,一叶小舟缓缓漂来,船头站着一个诗人。伴随着寒山寺钟声的响起,四位同学按顺序背诵着《枫桥夜泊》日文版,慢慢走过画前,画面上日文版的诗词也一句句出现。制造气氛后,又一位同学指着PPT,结合唐诗,用日文介绍江村桥,然后再切换到文字介绍,一边指着文字一边朗读。另一位同学详细解读这段文字,把难读的单词和句子先重点提出,要求大家跟读;再分析较复杂句型,解释句子结构和意思;最后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这样,根据组内成员的日语水平,大家难易分工,可以发挥得更好;而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一起学习该景点的日语导游词,不但可以提高日语水平,也可以体会到学习日语、学习导游词的乐趣。

第三,考核评价。在愉快的气氛中,“导游”们是否熟练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游客”们是否充分了解了各景点的内涵,在对每一组的评价与考核上,我们采取自评、组评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是指组内评价,占30%,主要从“导游员”的角度来评价PPT制作、多媒体技术运用、日文导游词讲解和导游效果;组评是指其他组对该小组的评价,占30%,主要从“游客”的角度来评价视觉效果、日文导游词的学习效果、导游印象和导游效果;教师评分占40%,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景点设计、多媒体运用、日语发音、导游词解读四个方面。类似的评价内容,通过三个角度来评判,可以比较客观地给出总分,看出小组成员某个方面的薄弱之处,激励学生改进方法,提高质量。

三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现代技术结合的方式,为高职学生在日语景点导游课程的学习中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教学法则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讲授、表演为主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跃.《日语北京导游》多媒体教学初探[J].旅游学刊,2005(S1)

[2]王宝珍.论日语模拟导游课教学法[J].旅游科学,2000(4)

[3]张铭芯.高职旅游日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上一篇:如何在大学英语课上使用汉语 下一篇:观赏植物造景艺术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