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时间:2022-07-13 07:52:27

新课程下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责任明确的分工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型学习活动。它隐含了语文开放性的特点,也顺应了初中生喜欢在民主、活泼、开放的环境中讨论、探索和学习的特性。为此,本人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优质高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归纳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 课堂布局 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30-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和理念,是同学们通过科学组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展开的有目标、有针对性、责任明确的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活动。它是对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和主体者,能全程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全程跟进与指导。语文是相对比较开放的科目,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就为小组讨论提供了必要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往往能站在新颖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更喜欢在民主、活泼、开放的环境中讨论、探索和学习,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观要求。鉴于此,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如下探索研究:

一、根据实际学情,规划课堂布局

随着新课程带来新的教与学的理念,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信息接触程度和知识经验结构以及交流合作欲望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传统的按身高排列的“井田制”课堂布局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课堂的灵活组织和教学活动形式。身高不是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每位同学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然后根据小组合作原则设置对应的课堂布局:为了便于小组交流的同时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我们可以围绕讲台设置“马蹄形”布局;为了凸显小组分工讨论,我们可以设置成学生对面而坐的“圆周形”,这样便于相互交流和指导,相互提携和共同进步。布局形式有很多,只要根据学情,能很好地处理师生合作探究的布局都可在课堂上运用。譬如,我们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先让学生把自己的座位设置成“圆周形”,在设置座位时,让学生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互相搭配,如性格开朗的与文静的搭配、爱提问的与不爱提问的搭配、朗读好的与朗读相对不太好的搭配等。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总之,根据学情进行课堂布局决定小组合作的胜败。这就如打仗的阵型,布局阵仗是为了让战士互相照应,取长补短;布局课堂也充分考虑了每个组员的优缺点进行互补统筹,以便于以强带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组员相互启发,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等因素不同,每位同学之间都存在客观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搭配学习小组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组员之间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然后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搭配:善于书面表达的同学做归纳员、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做解说员、组织能力强的做组长、成绩靠前的做辅导员等。这样保障每个小组均匀分布各个能力阶层的组员,这样为组内同学互相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各小组之间创设公平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

譬如,我们在学习《木兰诗》时,先让同学通过初读了解诗歌中讲的故事,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诗中的修辞手法。这时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每个组员根据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然后组长进行统计,书记员做笔录,熟悉该修辞手法的同学向大家讲解用法等。最后小组之间互动展示,一起分享研究成果,实现共同进步。

三、及时革新理念,教师跟进指导

布阵虽好,还需要好的指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体验者,但是还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引导。合理的组织和约束,可以保障学习小组有序开展,积极指导,为合作探究解难答疑,扫除障碍。

1.参照教学内容,确定三维目标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知识的体验和生成、技能的获得与提升,尤其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样才能影响并生成学生的情感倾向、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让合作学习切实落到实处,让同学们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任务。

2.教师适时跟进,促进充分交流

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适时注意对细节问题进行微调,比如讨论声音太大或者小组纪律松散等;还要适时关注小组长的表现,对他们进行管理指导;关注后进生和特长个性生,要注意对他们中肯评价和适时鼓励,让他们融入到小组集体讨论中去。不过,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意见分歧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放任争执,则会影响到课堂情绪和交流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扮演“总调度师”的角色,巡回在各小组之间,不时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某小组去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和指导,保障各小组在讨论中不偏离、不争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相互启发,相互指导,共同进步。

比如,本人在教学《最后的一课》时,围绕文本中心思想让大家通过学习小组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时,部分同学就发现了一个细节:韩麦尔让学生浇花,想钓鱼就放假的细节。大家一时对作者写这个细节的意图见仁见智,不能统一。针对如此典型的问题,先当众表扬发现这个细节的同学,然后进行正确引导:这个细节是韩麦尔表达自己和同学们在平时对幸福生活的不珍惜,对比最后一节课而懊悔不已。如此引导下,同学们进行总结归纳然后继续研究文本,展开下一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保障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学习小组更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通过相互启发、合作探究的方式,牵引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培养其团队精神、进取意识和竞争精神。当然,教无定法,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盲从于理论的说教,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学情出发,认真研究,合理搭配,如此才能保障小组学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舒金波;论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14).

[2]王兴和;怎样上好小组合作学习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5).

上一篇:字理,开拓阅读课堂新天地 下一篇:道路软基处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