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时间:2022-07-13 06:36:4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换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巧妙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能很好地辅助数学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提问不当,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思维受到阻碍,就会使课堂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出力不讨好。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问卷、询问、课堂听课和查阅教案等方式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校小学数学老师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及类型形式的认识肤浅;问题的切入点不能紧扣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难点;问题由教师提出的多,学生提的少;教师对待学生的回答激励性评价不够浓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范围不广;课堂上教师处理学生错答的方式有待彻底转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老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提问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与有效性评价》课题小组,经过半年多的共同努力,初步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原则与策略。

二、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1.遵守明确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目标。2.遵守逻辑性原则。3.遵守提问的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积极思维。4.遵守趣味性原则,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5.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6.遵守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7.遵守情感性原则,对学生及时评价,令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具体来说,问题设计要注意:1.置问于教材的兴趣点。2.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3.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4.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为学习指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进学生乐学、活学、善学、会学。好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燃料。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节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七性”,即趣味性、启发性、整体性、深刻性、开放性、探索性、评价性。

1.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的认识时,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一开课,他就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会用钱吗?”“你们认识钱吗?”“现在请你们打开信封里的钱,4人小组合作学习,把你认识到的钱告诉你的组员。”4人小组同学一打开信封,很兴奋,因为信封里老师准备了很多不同种面值的钱,有10元、20元、50元等等,学生因为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激烈的讨论起对钱的认识,接着学生反馈对钱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2.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失去重心的提问。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猜测: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可以观察这个圆,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圆,通过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圆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跟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顺利,更有效。

3.设置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4.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数学课上,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提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这样的素材其实很多。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学生已学会了通过加法计算来编出5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在将要下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们能按照5的乘法口诀的编排过程来编出1、2、3、4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吗?”

引导学生尝试编出题目进行计算这种提问方法,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角色游戏中的幼儿交往培养过程 下一篇:开发商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