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用及做法探析

时间:2022-07-13 03:49:48

导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用及做法探析

摘 要:从兴趣引导、思考启悟、情感共鸣、背景感悟、温故知新、设疑激欲六个方面阐述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列举语文课堂设计的案例来说明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功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设计;功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87-01

精妙得当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情感的“闸门”,打开思维的“匣子”,找到阅读文本的最佳“捷径”,从而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下面就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的功用及做法进行探析。

一、兴趣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采用目的明确、新颖有趣、简洁明了的导语设计,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设计导语:《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他能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变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生动描写。但这种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让我们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吧!此时,我从学生的眼神和惊呼声中读到了求知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以思考启悟,关注重点难点

教师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启发他们,使他们有所领悟,进而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例如,在教《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我设计导语:我们的学校有什么特点?如果有人让你介绍它,你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故宫博物院》,相信学完此文后同学们就会介绍我们的学校啦!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我按照文章说明的顺序借助多媒体一一播放游客游览故宫的图片。通过读文本看图片,学生对本文的重点(空间说明顺序)及难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都已有所掌握。课后,我安排了写作题目《我的学校》,多数同学都能按空间顺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完成写作。

三、以情感熏陶,达到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在线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与作品情感共鸣。例如,在教《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时,我设计导语: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学生回答,教师略作总结)。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中7000多无辜的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名孩子(我用多媒体展示法西斯杀戮的图片)。此时的学生已潸然泪下,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入阅读,认识战争的罪恶,感受和平的珍贵,领悟作者“沉重而美丽的记忆”的感叹。

四、以背景了解,感悟深层文意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易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更深切地感悟文本。例如,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我设计了背景导入新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洗劫两天后,11日,英军又派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人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8日,3500名英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这封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于1861年11月25日的,当时巴特勒率领法国远征军“凯旋”归国,希望大文豪美言赞颂,雨果却毫不客气复函,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中国花费百年工夫,巧夺天工建造而成的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当然,雨果并未见过圆明园,但从伏尔泰的作品中得悉当时在欧称之为“夏宫”的圆明园之于东方,等于金字塔之于埃及,竞技场之于罗马,巴特农神庙之于希腊,圣母院之于巴黎。雨果指明圆明园是世间玄妙、丰美灵思巧构之大成,是欧洲文明天际外寰宇之旷世伟构。

五、以故知温习,拓展即学新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引领学生以已知向未知过渡,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对新知识的探讨欲望导入新课。例如,在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设计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呢?――对,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晓许多事情和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鲁迅来说,她可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这篇文章,长妈妈却被鲁迅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六、以设疑制悬,激发求解欲望

教师在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解欲望,探索精神。例如,在教《核舟记》一文时,我设计导语:如果有人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雕放在绣花针的针孔里(多媒体播放图片),同学们相信这是真的吗?――不相信!但这是真的!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只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所热爱,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设计不容忽视,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吃透教材、抓住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国韬.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石墨烯/铋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检测板蓝根中的铅... 下一篇:还我的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