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高中语文教学节奏的把握

时间:2022-07-13 01:05:56

谈对高中语文教学节奏的把握

高中语文教学分六学期若干阶段,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穿插安排若干个单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节奏,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对高中三年的教学以及每一阶段的教学有一个统筹规划,本文结合阶段性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教师语言节奏三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阶段性教学节奏的把握

把握好阶段性教学节奏,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做好长时间的教学安排,如制定好年度计划,学期计划,除此以外,还要重视月备课、周备课和单元备课,认真细致地做好每月、每周、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在月备课中要将本月内的新课、练习、测试、活动安排等渗入到每一课时内,在周备课、单元备课中应计划好每一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如采用讲授、讨论、练习、测试等。安排长时间的备课内容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而丰富,目标明确而具体,时间宽松而连续,重点突出而有针对性。对此阶段教学节奏的把握,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保持长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把握阶段性教学节奏固然重要,但最终教学任务需要在每节课的课堂上得到落实,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第一方面,控制课堂容量。

课堂容量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课堂教学环节是否紧凑,课堂节奏是否张弛有度,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如果容量过小,难免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时间拖沓冗长,会出现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如果容量过大,又会出现教学任务不能落实,课堂时间紧张忙乱,出现学生“吃不完”的现象。因此,控制课堂容量是把握好课堂节奏的关键。课堂容量的大小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考虑教学目标的限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张弛有度,有效推进。

第二方面,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在一节课中,如果只采用一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容易疲劳。例如:学古文,如果只采用讲授法,效果肯定不佳;如果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效果可能会有所改变。学习古文可让学生先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师再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遇到重点或难点再组织学生讨论或表演。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兴趣会得到增强。但采用某种教学方式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时间过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主题,时间过短,会让学生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与文体要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如教学散文时可采用朗读或讨论,教学现代戏剧可采用分角色表演或朗读,另外,也可采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总之,在一节课中,既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想、议,又要让学生说、写、听,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方面,转换教学形式要自然。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多种教学方式,在两种方式转换的过程中,要抓住课堂的有利时机,恰当巧妙地进行转换,并合理分配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以做到课堂节奏分明。

三、教师课堂语言节奏的把握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有节奏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并把握课堂语言的节奏。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始终保持一种语气、腔调,或长短不分,连续不断,学生就会没有时间思考,极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语言简洁明了,绘声绘色,形象生动,抑扬顿挫,有较强的节奏感,那么学生就会如沐春风,教师本人也会体验到教学的乐趣。把握课堂语言节奏的方法具体有三:

第一,情感控制。

教师语言的节奏要因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而控制,要因境生情,因情发声,如果高兴时要流利轻快,悲愤时要沉郁顿挫,忧伤时要缓慢低沉,慷慨时要激昂磅礴,经过语言的不断变化,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

第二,句式、语气控制。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变化,而不时地转换语气或句式,如在进行严密地的逻辑推理时,要善于使用长句或复句,语言干脆果断时要采用短句或单句。

第三,善于留白、停顿。

有时教学内容不能说透或无法说透,比如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对于抒情说理的诗句本身就带有含蓄性,有些诗句带给人的感受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在意义上要善于留白,在时间上要善于停顿。又如:在问题提出后要有适当的停顿,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强烈的抒情后要有停顿,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回味;在重难点出现后应有停顿,以便学生更好的消化理解。恰当的留白,巧妙的停顿,不仅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更能增强课堂的节奏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语文教学节奏,使语文教学艺术化,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共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萍.调控课堂节奏的要素配置[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8,12(75),

[2]李建超.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J].成才之路,2010,14(49).

[3]张丽娟.万水千山总是“情”浅谈语文课堂上情感节奏的生成与把握[J].考试周刊,

上一篇:让我说声“谢谢你”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严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