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探析①

时间:2022-07-12 11:50:29

①'> 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探析①

摘 要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生成机制问题。分析了旅游影响三大因子模块: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即旅游流系统;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即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即旅游制度创新系统。旅游流系统是通过旅游流各因子的各种行为对旅游影响产生驱动作用,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系统各旅游利益相关者产生响应行为,旅游制度创新系统通过规范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来达到对旅游影响的调适和优化。这三大旅游影响因子模块是在5种旅游影响场:经济场、信息场、心理场、引力场和生态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旅游影响的不断反馈而生成的,从而得到一个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模型。

关键词 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旅游影响场;旅游影响因子

一、前言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旅游影响如何产生、发展与演进的生成机制成为旅游影响研究的重点。关于旅游影响研究的文献相当丰富,国外旅游影响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语国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近20年,我国旅游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1-5]。但就整体而言,对于旅游业多重影响的研究只是形成了基本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总结、提升和深入[2]。在国外,针对旅游影响机制的研究,Butler(1980)提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6],认为旅游者数量、类型和发展历史是影响旅游目的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决定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旅游影响。Smith(1978)认为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7]。Doxey(1976)对目的地居民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愤怒指数”[8]。Mathieson(1982)指出了旅游经济影响的5种制约因素[9]。Butler(1974)分析了旅游者行为对旅游影响影响的5个因素[10],并(1993)进一步指出旅游目的地社会影响与目的地5个特征有密切关系[11]。Archer(1977)和MathiesonA与WallG(1982)等研究了旅游经济影响的因素和形成过程[12,13],SmithVL(1977)和ButlerRW(1974)等讨论了旅游社会影响的因素及形成机制[14,15],TurnerL和NashJ旅游对文化的影响问题[16],WallG(1977)研究了旅游环境影响因素及机制的问题[17],Mieczkowski(1995)认为4种因素对旅游环境影响发生作用[18]。在国外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的研究方面,宗哓莲等(2004)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9]。在国内有关研究中,罗明义、保继刚等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的问题[20-22],杨俭波分析了对旅游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产生干扰和波动的几个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3],李星明等分析了旅游者对旅游影响的3个因素[24],申葆嘉、刘赵平等分析了旅游社会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的问题[25-27],陆林等分析了旅游对当地居民态度影响的问题[32,33],杨桂华等分析了旅游环境影响及机制问题[30-33],黄泰等对区域旅游影响的旅游流因子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并构建了几个模式,但未能从系统角度分析其他因子[34]。从上述旅游影响机制的研究来看,案例分析较多,理论分析较少,旅游单项影响机制研究的较多,旅游综合影响机制研究的较少,旅游影响单因子分析的较多,从系统论综合的角度进行旅游影响多因子分析的较少。因此,论文试图在系统论和系统动力学的指导下,通过对旅游影响多因子分析和驱动机制分析,建立一个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分析的初步框架,以求能为旅游影响理论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

二、旅游影响因子分析

旅游影响因子较多,根据影响因子在旅游影响生成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三大模块:一为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即旅游流系统;二为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即旅游目的地系统;三为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即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1.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旅游流系统

旅游流是支撑旅游空间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点和动力,是维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运行要素的总称,它们始终处于动态的流动之中[35]。旅游流系统是由多重要素在多重空间流动的复杂巨系统,是旅游影响产生的动力因子。

这里的旅游流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因旅游者的流动而引起的以旅游客流为主体的,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货币流、旅游物流、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客流即旅游者的流动。旅游信息流是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信息的产生、保持、传递、接受、加工和使用的过程[36]。这里的旅游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客源地的信息,如经济状况、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旅游货币流指旅游者消费的现金流和非现金流。旅游物流主要包括旅游者的附属物,交通工具和随身物品等。旅游能流指因旅游者流动而引起的能量流动。

2.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旅游目的地系统

旅游目的地,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37],是旅游目的地空间和时间结构中形成和存在的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实物形态和精神氛围的总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旅游流系统作为旅游影响的动力因子,需要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响应才能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各种影响。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包括经济环境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生态环境因子。(1)经济环境因子。它不但对旅游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经济开放度、市场体系的完备性、外来投资、人力资本环境,资本环境,人文交流与信息环境,技术发展环境,社会及公共管理环境和特定的企业文化传统等方面特征。(2)社会环境因子。它为整个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环境,是旅游影响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及地方文化、当地政府及相关组织、区位及可进入性、总体形象、治安、科教环卫等状况。(3)生态环境因子。它主要包括生物环境、土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岩石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放射性环境及资源状况等。

3.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从区域层面来看,旅游目的地系统是一个自组织和它组织相结合的系统。自组织和它组织的作用力来自旅游制度系统。目的地系统在旅游流动力和目的地本身应力以及旅游制度创新系统的共同作用下,系统进行自组织和他组织的交织作用,不断发生演化,是一个从稳定――失稳――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对旅游流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目的地的响应不断进行规范,对旅游影响不断进行调适和优化。制度是与具体行为集有关的规范体系,它是由非正式的约束、正式规则和这两者的实施特征组成的[38],旅游制度系统就是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行为规范系统,包括与旅游有关的政策、法律、政治规则、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经济规则、契约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制度构成了一个系统,成为旅游制度系统。为了解决旅游业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就需要不断进行旅游制度创新,构建旅游制度创新系统。

三、旅游影响场

旅游影响场是指旅游空间内各种旅游流在一定的作用方式下流通而形成的时空分配状态,它是一个时空分布的非均衡结构。在旅游影响的形成过程中,存在5种形式的旅游影响场,它们分别为经济场、信息场、心理场、引力场和生态场。

经济场的概念早在1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39],在经济场中,经济主体是在有限理性和约束条件下通过成本效用分析和福利最大化原则来进行行为选择的,因此,经济流一般是从低效用向高效用的方向流动。由于经济场的作用,经济流导致了社会交换、乘数效应、外部效应、空间集聚、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发展、就业增加、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现象。

信息场是信息的集合[40]。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41],信息流通的本质在“信息差异”,信息流通过程是不断地消除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异、隔阂、距离和信息误区的过程[42]。信息场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信息流通来减少或消除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之间所蕴涵的信息差异。旅游行为的本质就是摄取地理信息的过程[43],是一个通过信息流通来减少或消除信息差异的过程。在旅游活动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两个信息源和两个信息接受者,旅游者从旅游目的地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同时,当地居民也可从旅游者身上获得各种文化信息,因此文化信息的流通是双向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信息源所蕴涵的信息量较大,代表落后文化的信息源所蕴涵的信息量较小,因此,文化信息流动的总的方向是从信息量较大的信息源流向信息量较小的信息源。

心理场是心理与物体之间形成的场[44],是以人的心理为中心组合成的特定的场。空间事物的数量和排列以及属性、时间、群体人数和群体结构、个体经历、个体自然特征以及个体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点等都会对心理场产生重要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任何事物都必然会影响到心理场,同时这个已经形成的心理场又反过来影响周围的事物。

引力场是物质世界在引力作用下的空间存在状态,引力作用是自然世界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地球引力对自然环境的演化产生重要作用,如人、汽车、建筑、植被等对土壤的压力,从而影响土壤结构,并进一步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物质实体之间也会产生引力作用,如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社会经济要素在引力场的作用下进行流动。

生态场是生命系统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一种状态,在生态场中,通过物质和能量的物理生化作用,在生态链的作用下使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与循环来影响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链中的某个环节,或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中的某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就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系统产生影响。通常,以上几种场是共同作用产生影响的,组成旅游影响场系统。

四、旅游影响生成机制分析

1.旅游流系统对旅游影响的驱动机制

旅游流是由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所引发的,也是满足旅游需求和践行旅游行为的空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流各因子的经济行为、空间行为、文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并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价值的增值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旅游流系统对旅游影响驱动作用的强度、范围和特征是由各因子的流向、流量、流速、属性和组分等特征决定的,其驱动作用是通过旅游流的各种行为进行的。

(1)由于旅游流的经济行为,旅游货币流通过产业链流向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地方团体和地方政府,在信息场和经济场的作用下,引起旅游供求矛盾,促使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进和生态环境演变,从而引起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2)旅游流的经济行为还伴随着旅游能流,如交通工具的废弃物、生活垃圾、排泄物等,在生态场的作用下,产生旅游生态影响。(3)旅游流与当地居民进行直接和间接交流的文化行为中,旅游者所蕴涵的信息流在心理场和经济场的作用下,进行信息传播和扩散,促使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旅游客源地的旅游需求信息,通过信息场传播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流在引力场、信息场和经济场的作用下,引起旅游目的地供给的变化。(4)旅游客流和旅游物流的空间行为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对环境空间产生一定的压力,引起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变化。(5)旅游流的心理行为在心理场的作用下,影响着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旅游体验以及与目的地的文化互动,其所蕴涵的信息在信息场、经济场和心理场的作用下,导致旅游供给内涵和形式上的变化,从而引起旅游目的地一系列变化。

2.旅游目的地系统对旅游流系统的响应机制

在旅游流践行旅游行为和在旅游目的地实施经济行为、空间行为、文化行为和心理行为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政府、旅游投资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当地居民、旅游媒介、其他相关团体与个人等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指导下,在利益分配机制和价值增值机制激励下,在各种旅游影响场综合作用下,在旅游信息的引导下,通过为旅游者提供行为空间和旅游供给,参与到旅游供给的各个环节,产生一系列对旅游流直接和间接的响应行为,改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结构,从而导致旅游目的地产生旅游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目的地系统对旅游流的响应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取决于旅游流的属性和特征以及旅游目的地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特性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特征(见表1)。

3.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对旅游影响系统的规范机制

旅游制度系统就是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行为规范系统,它的规范作用不是直接对旅游动力因子和应力因子模块发生作用的。旅游制度系统及其派生措施可降低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外部性、促进社会效率,通过界定旅游利益相关者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支配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规范着他们行为方式的选择,为行为绩效提供激励,改变旅游影响“场”中各个因子的数量、规模、强度和方向,影响旅游流的动力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响应方式,使系统在新内外力的作用下打破了过去的混沌状态和无序局面,进入动态有序的开放系统运行状态中,促进积极影响,抑制或消除消极影响,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系统不断得到优化,使旅游目的地系统保持稳态,或向顶级系统发展,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最大化。这要求旅游制度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来降低系统熵值,防止内部的低水平自我复制,从外部吸收能促进增长和进化的动力,获得不断持续的制度创新(见表2)。

4.旅游影响的生成机制

旅游影响是在旅游影响动力因子、应力因子和规范因子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旅游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结构,形成一个旅游影响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与旅游影响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因此可把旅游目的地看作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旅游流各种因子的行为驱动下,在旅游制度规范下,在旅游影响场作用下,产生各种响应行为,三者共同作用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生态产生一系列旅游影响。一旦旅游流的驱动作用与旅游目的地响应行为的辐合效应和旅游目的地系统不协调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这就对旅游制

表1 旅游目的地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旅游流的响应

度提出了创新的需求,使旅游制度变迁能对旅游流和目的地系统产生新的规范作用,旅游制度创新系统通过界定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规范旅游利益相关者行为方式、改变旅游影响场中各个因子的特征与属性、影响旅游流的动力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响应方式,使旅游影响系统的发展符合旅游目的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规律,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也会对旅游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旅游者获得旅游体验和总体评价后,会影响今后的旅游决策,并产生口碑效应,从而影响旅游流系统的演化,并通过旅游流的演化进一步对旅游影响系统产生作用(见图1)。

五、结论与讨论

旅游影响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即旅游流系统、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即旅游目的地系统以及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即旅游制度创新系统在旅游影响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旅游影响的不断反馈而生成的。因此,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要分析三大旅游影响因子模块的特征及旅游影响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注重旅游影响评估,针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影响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旅游制度创新系统来规范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改变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时空结构,优化旅游影响,促进旅游目的地系统良性演化。论文只对旅游影响的生成提出了一个研究框架,对于各种旅游影响场的机理、在旅游影响场作用下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旅游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未能深入分析,这可能是旅游影响生成机制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模拟方法建立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而且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影响的生成机制也会有所差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机理,以推动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论文研究的旅游影响是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5):80-83.

[2] 刘迎华,朱NBD2E.中国旅游业综合影响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4(6):130-138.

[3] 张晓鸣,保继刚.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8-45.

[4] 周慧颖,吴建华.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6):88-92.

[5] 王子新等.旅游影响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2):90-95.

[6] ButlerR.W.Theconceptofatouristareacycleofevelution:implicationformanagement ofresources[J].CanadianGeographer,1980,1:5~12.

[7] Smith,V.L.(1978)HostsandGuests[M].Blackwell,Oxford.

[8] Doexey,G.V.Acausationtheoryofvisitior―residentirritanta:Methodologyandresearchinferences[A].InTheImpactsof Tourismprocess6thAnnualConeferenceTravelResearchAssociation.San DiegoCalifornia[C].1976,pp.195-198.

[9] MathiesonA,WallG..Tourism:Economic,PhysicalandSocialImpacts[M].LongmanInc,1982.

[10] ButlerRW.SocialImpactsofTourismDevelopmen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4,1(1):100-119.

[11] ButlerRW,PearceDG..(1993)TourismResearchCritiquesand Challenges[M].London:Routledge.

[12] Archer.TourismMultipliers:thestateoftheBangor[A].OccasionalPapersinEconomics(No.11)[C].Bangor:UniversityofWales.Press,1980.

[13] MathiesonA,WallG.Tourism:Economic,PhysicalandSocialImpacts[M].LongmanInc,1982.

[14] SmithVL.HostandGuests:TheAnthropologyofTourism[M].Philadelphia: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77.

[15] ButlerRW.SocialImpactsofTourismDevelopmen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4(1):1002119.

[16] TurnerL,NashJ.TheGoldenHordes:InternationalTourismandtheLeisurePeriphery[M].London:Constable,1975.

[17] RossS,WallG.Evaluationecotourism:TheCaseofNorthSalawesi,Indonesia[J].TourismManagement,1999,20(6):6732682.

[18] Mieczkowski,Z.(1995).EnvironmentalIssueofTourismandRecreation.UniversityPressofAmerica,Inc.Lanham.

[19] 宗哓莲,朱NBD2E.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4):15-19.

[20] 罗明义.旅游业税收贡献的的分类测算方法[J].旅游学刊,2001(2):16-19.

[21] 邓冰等.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3-57.

[22] 李江帆,李冠霖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3):19-25.

[23] 杨俭波.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机制试研究[J].旅游学刊,2001(6):70-74.

[24] 李星明,赵良艺.旅游者对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1-12.

[25]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3):48-54.

[26]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3):52-55.

[27] 刘赵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9-56.

[28] 陆林.旅游居民态度调查――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6(4):377-382.

[29] 李有根,赵西萍.居民态度旅游影响的知觉[J].心理学动态,1997,5(2):21-27.

[30] 李贞等.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1998(6):554-561.

[31] 陈飙,杨桂华.旅游者践踏对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影响定量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4(3):371-375.

[32] 王金亮等.碧塔海景区旅游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5):101-107

[33] 孙静,苏勤.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J].人文地理学,2004(4):38-40.

[34] 黄泰,张捷.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旅游科学,2006(2):18-22.

[35] 杨俭波,乔纪纲.动因与机制――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理论的研究[J].热带地理,2002(1):75-79.

[36] 袁宇杰.旅游流的研究及旅游“双流”系统的构建[J].旅游科学,2005(1):6-11.

[37] 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3.

[38] 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

[39] 肖国安.论经济场.财经论丛,1995(3):35-38.

[40] 张凯.信息场性能分析[J].情报杂志,2003(2):19-23.

[41] 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36-341.

[42] 郑英隆.信息流通与流通的协同发展[J].经济学家,1994(1):107-111.

[43] 陈涛,罗宏宇.旅游行为本质的信息论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35-39.

[44] 郑希付.心理场理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75-7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国节庆旅游研究进展 下一篇:打开新疆神秘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