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MOOC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07-12 11:18:42

我国高校MOOC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DOI:10.16660/ki.1674-098X.2016.07.137

摘 要: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MOOC的发展已然将成燎原之势,我国高校MOOC实践基地如雨后春笋般产生,MOOC携带着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勾画了“跨越疆界、种族、性别、阶级和收入的界限,让所有人接受教育”这一宏伟蓝图,掀起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之路。

关键词:MOOC 现状 分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37-02

1 MOOC概述

1.1 MOOC的起源与发展

2012年,我国掀起了MOOC的热潮,但MOOC在国际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个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初次探索了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使科技教育走进人们的生活。次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做了一个有关扩大人类智力的研究,着重强调了利用电脑辅助人类学习。2012年微软亚太教育高峰会,新型在线教育成为了一场技术与教育的风暴。更多的学习者实现在线学习,主要依赖于Coursera、edX、Udacity三大网络教育平台。

1.2 MOOC的分类和组成要素

1.2.1 MOOC的分类

MOOC包括cMOOC(联通主义)和xMOOC(行为主义)两种。简单来说,cMOOC是一种强调自学、互助的模式,而xMOOC则是接近于传统教师授课的在线教学模式[1],是MOOC一种更为新型的发展形势。

1.2.2 MOOC的组成要素

(1)教学内容,或者也可以称为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图像、动画、音频与视频,通过这些符号来传达一定的知识体系,传播学习者所需要的知识,其侧重用逻辑结构表达内容、知识。

(2)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一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一节课的效果事半功倍。近几年,教学设计在国内外都比较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同时考虑的也越来越全面,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3)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以上工作都准备好的同时也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够自觉自律的进行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学管理成了保证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管理系统的完善将会使MOOC所体现出的效果更加有效。

2 我国高校MOOC研究的现状

从CNKI上对2012―2014年与MOOC有关的文献综合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我国高校MOOC研究的主要集中区域。

2.1 MOOC特征研究

基于我国高校MOOC的研究,袁松鹤教授则认为,其主要特点为:一是认识理念,从传统的注重教授为主转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履行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责等方面;二是推进模式,确定谁是主导地位,从以政府主导到高校自主为主,政府主要进行辅助、引导和支持;三是组织实施,强调学习的同时注重借鉴,注重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是合作共享,包括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共享与合作。而他认为我国高校MOOC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固有理念、模式、机制的制约;二是推进的动力不足;三是实践尚不成熟。从这可以看出,我国MOOC平台建设体系仍不完善,课程开发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成为了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自主创新成为了我国MOOC发展的趋势。

2.2 MOOC与教育改革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胡艺龄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上的文章则表示,MOOC可以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资源公平,MOOC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校际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其次是学生选课机会的公平,MOOC可以使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课程,由于MOOC大规模的特点,所以学习者不必担心某一课程招生容量的问题;最后,创建公正平等的入学机会,国内应该大力支持MOOC平台的自主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作为MOOC平台开发的强力后盾,资源得到充分共享的同时也实现了一些学者的名校梦。

2.3 MOOC学习评价研究

关于MOOC的学习方法评价,陕西师范大学郑志高、张立国教授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其研究对象为Coursera、edX和Udacity三个平台中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三大平台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嵌入式问题,家庭作业,单元测试,周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论坛参与情况,视频课程浏览状况等,其中嵌入式问题使用频率最高。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三大平台主要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倾向于结果,但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在MOOC平台的应用中还是有创新点的,评价的过程更加倾向于阶段性,有机结合了多种评价方法。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学习评价的开展依赖于课程支持平台的支持评价。除此之外,MOOC的评价方式还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课程平台系统的功能及开放性,过程评价缺失等问题。

2.4 MOOC发展趋势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伍友民认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将会是“教师明星化,课程精品化,内容模块化,辅导分级化”,因此,我国高校应大力发展MOOC。他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教师会越来越少,对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致使教师明星化、精英化;教师明星化促进课程精品化,同一门课程的版本将会大量减少,但会被翻译成多种外语,质量更加上乘;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学期为单位,而MOOC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分模块进行,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可以节省时间;在MOOC教学模式下,由于MOOC中学生数量大,很多学生会选择同一门课程,这就给辅导带来了阻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辅助人员成为MOOC平台建设的关键。

3 我国高校MOOC研究的分析

3.1 与MOOC相关的文献表征

从查阅的文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MOOC在我国的发展已经从浅层次研究发展到自主创新,从早期借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MOOC的定义,起源,发展,特征等发展到今天的与中国教育相结合来研究MOOC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等可以说有了质性的飞跃。

经过对以上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在MOOC相关研究中有三个方面需得到重视。第一,研究的总体数量少。通过对所研究文献的数量调查,中国知网上有关MOOC的学术文献较少,国内MOOC研究上升空间还很大。第二,由于缺乏大规模全面的研究,导致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近3年,国内MOOC发展虽然有了质性的飞跃,但研究的深度方面,大部分依然处于浅层次,而且广度也不足,大多局限在高校中,而社会和企业培训机构在此方面涉及面很窄。第三,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集中在高校,从一开始,这是为了保证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加规范、严谨。研究MOOC的团队中社会人士虽有涉及,但学院和大学的研究人员依然是研究的主流军队。

3.2 MOOC建设的关键问题

(1)探索建立开放教育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开放资源建设中,政府如果直接监管建设,不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容易使开发出来的资源与学习者的需求相违背,导致资源建设重复率高,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2)培养专业化技术性人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化技术性人才将推进MOOC平台建设的智能化步伐,弥补技术与理论方面的不符。(3)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果的认证,尽大可能的使教育开放代替过去的资源开放;学习成果的认证关键是建设好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的认证是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也是学习者自我肯定和认可的关键。

3.3 MOOC认识上存在的不足

(1)课程开放、教师开放还是教育开放?在2013中国国际远程教育结束一年之际,有人认为MOOC只是课程开放,而不是教育开放。因为从传统的教育基本要素来说,MOOC并不是完全具备传统教育的各个要素,但是课程开放是MOOC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再往深处来说,课程开放的本质就是教师开放,各大高校的名师将自己的课程放在网络上共享,使许多学习者不仅能够一睹高校名师风采,而且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资源,促使了高校教师不在局限于该校内,而是面向大众,而此种方式也促进了教育的开放,使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到共享的同时,实现了教育的开放,使学习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说,MOOC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放、教室开放和教育开放。

(2)行为主义还是关联主义?在该文第二模块已经叙述了MOOC的分类,认为MOOC主要划分为cMOOC与xMOOC,根据国际上相关文献分析,cMOOC遵循的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xMOOC课程内容通常是教师视频授课和练习测试,遵循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 周慧敏,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3] 谢莹.MOOC革命:在线教育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的冲击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62-65,75.

上一篇:促进银行资本创新助推银行转型发展 下一篇:高校教师聘任制下的绩效工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