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则明,不探则暗

时间:2022-07-12 09:35:48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教学改革纲要和实践体会,对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探究能力;初中数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更是教师运用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设置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标准。作为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社会存在体――学生,同样具有对社会现象或未知问题进行能动探索和追求的内在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实施的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探究实践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一、抓住情感激励性,让学生在积极融洽教学氛围中乐于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既表现出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一面,又表现出易受外界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一面。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要实现对学生探究内在潜能的有效激发,就必须抓住和放大学生情感的积极一面,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友谊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生动性、生活性等特性,根据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原则,设置贴近学生情感“活跃区”的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探究知识,实现主动探究事物内在潜能的有效“释放”。

案例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A.沙漠 B.体温 C.时间 D.骆驼

案例2:汽车由北京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天津,它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则汽车距天津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良好情感支配下的探究活动,能够对教学效能和学习效能的深入推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积极、融洽和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氛围中,主体性得到了体现,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从而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打牢思想“保障”。

二、重视问题典型性,让学生在分析解答问题过程中学会探究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典型特性,在进行某类知识内涵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内涵要义,设置出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逐步指明和教会学生进行类似问题解答的方法和要诀,从而“由此及彼”,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方法要领的掌握。

案例3: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①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②设∠AED的度数为x,∠AED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③∠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

案例3是有关“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数学问题,学生对该问题解答方法的掌握,能够对类知识内容的有效探究提供“铺垫”。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条件和内涵,发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抓住“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关系,从而搭建问题条件和所求问题解答“桥梁”,实现对该类问题的正确解答。

案例4:已知抛物线y= ax2+bx+c开口向下,并且经过A(0,1)和M(2,-3)两点。(1)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试求a的取值范围;(3)如果抛物线与x轴交于B、C两点,且∠BAC=90°,求此时a的值。

通过对案例4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案例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实例。教师设计该问题的意图是通过该问题解答方法的教学,实现学生对“二次函数”类型问题自主探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策略,学生通过动手探究问题,认识到解答先提条件“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再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二次函数”知识内涵及外延要义,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向学生指明该类型问题解答一般方法,从而为学生更好开展问题探究提供方法经验。

三、紧扣评价指导性,让学生在评价辨析错例过程中自主探究

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由于受自身能力水平和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影响,易出现探究方法不科学、解题过程不完整、解题思路不完善等问题或不足。而评价教学活动是教师或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及表现进行客观分析和反思的方式方法,能够及时、全面、客观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矛盾性教学情境的设置,利用数学评价教学方式,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通过师生之间多种样式的评价、讨论、辨析等活动,使学生及时全面客观认识探究活动不足,促进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

案例5:如所示,在ABC中,AB=AC,BDAC,垂足是D,∠A=40°,求∠DBC的度数。

某学生解题过程:

解:在ABC中,AB=AC,∠A=40°

∠ACB=(180°-40°)/2=70°,

又BDAC,垂足是D,

∠DBC=180°-90°-70°=20°。

教师在该问题案例教学中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所求问题和涉及的知识点初步了解,再有意设置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辨析评价,有的认为存在“对于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指的是底边上的高、中线以及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对于腰则不成立”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同步评析,通过共同评价,并引导学生阐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解题过程,进行“自我评析”。

总之,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的重要展现和生动诠释。本人在仅作简要阐述,期待同仁共同为学生学习能力进步和提升贡献力量。

上一篇:读书,一定要读出书的生命 下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