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材料的投放和综合利用

时间:2022-07-12 05:00:02

游戏材料的投放和综合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体现了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已越来越重视游戏材料的添置,但在投放和利用游戏材料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随意性较大或者照搬他人;材料比较单一,很少考虑材料的多元有效因素;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适时、适度地更换材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这方面的探索。

一、游戏材料资源利用的丰富性

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是幼儿园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地处山区的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如房前屋后的树枝、木块、小石头、竹子等,随处可见,经过教师们巧妙加工、制作,成为幼儿喜欢又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材料。

1. 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自然物品。由于农村幼儿园经费较紧,无法购买大量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山上采集树枝、松果、树叶、竹枝、芝秆、玉米秆,到河边拾鹅卵石、小螺壳,请做木工的家长把竹子锯成筒、竹片,把木板锯成大积木、小积木,还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如易拉罐、泡沫板、胶卷壳、编织带、包装盒、饮料瓶等,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些物品清洗、归类。这样做,既省钱又丰富了游戏材料,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和增强环保意识。

2. 启发幼儿自制玩具,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游戏中,我们尽量少用买的或现成的玩具,而是提供诸如纸片、布条、边角料、干净的废品等材料或半成品,让幼儿自己设计、创作简易的玩具,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如“商店”里的“糖果、糕点、豆制品”是幼儿搓制的;“照相馆”里的“照片”是幼儿从旧图书上剪下的。“饮食店”游戏中,我们只供给橡皮泥、小纸片、胶粒、旧尼龙袜等材料,引导幼儿做出水饺、面条、扁肉等食物模型。通过自制玩具,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游戏的主人。

二、游戏材料投放的科学性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玩具、材料的操作、摆弄,结合语言、动作、表情等来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因此,提供的玩具、材料要合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教师,应重视游戏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应认真分析、了解本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和认知水平,再循序渐进地提供玩具、材料。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合适的游戏材料。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经验缺乏,形象的主题、熟悉的玩具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因此,游戏材料、玩具的体积要大些,颜色要鲜艳些,同种类玩具的数量要稍多些,现成的玩具可多些;中班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游戏主题有了扩展,幼儿愿意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加工使用替代物,这时,教师应提供半成品的替代物,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制作,感受成功的喜悦;大班的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强,对于替代物的逼真化要求更高,这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原始材料,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不断增添或更换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幼儿选择、发展游戏主题的前提条件,也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游戏中适度地更换或增添游戏材料,不仅能使幼儿产生新鲜感,激发游戏兴趣,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如摆几束野花,引发一个“花店”游戏,放几把“枪”,引发“打仗”游戏等等。当然,投放新玩具、新材料时,要注意量的控制。每次增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不能太多,以2至3种为宜。投放新玩具、新材料的同时,要收取部分旧的和幼儿开始不感兴趣的材料,以保持玩具材料的适当流通,让幼儿在新的玩具、材料中寻找游戏的新主题、新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3. 多提供开放性、可转化的材料。孩子们对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为此,我们将要制作成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纸、泡沫塑料、海绵块、小竹竿、鹅卵石等分放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自由取放。如在“食品店”游戏中,幼儿把扁石想象成“饼干”;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把鹅卵石想象成“睡娃娃、蛋”等,而在“工艺石”游戏中,幼儿把鹅卵石想象成“不倒翁”。另外,还把泡沫塑料想象成“豆腐、床、切菜板、小板凳”等,把饮料瓶想象成“话筒、花瓶、手榴弹”等,通过想象,激发了幼儿一物多用的能力,拓展了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情节。

三、游戏材料利用引导的指导性

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最好的游戏材料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地用各种方式加以变化的材料”。教师应激发幼儿真诚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情境创设之中,根据游戏的需要,开展假想、替代、一物多用。在游戏中,我们关注游戏材料利用引导的指导性,有意识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使用替代物。

1. 设计诱景,促使幼儿产生使用替代物的愿望和积极性。如幼儿在玩“肯德基游戏”时,“工作人员”没有冰块、托盘,于是,教师启发幼儿“什么可以代替冰块?什么可以代替托盘?”引导“工作人员”用瓶盖代替冰块,用月饼盒代替托盘的创造性做法,丰富了游戏情节,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如新主题“照相馆”的游戏情节不够丰富,“生意”萧条,于是,教师给“照相馆”打电话,问有没有预约拍艺术照的项目,是否有不同背景可供选择。由于多数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他们在活动室找来挂历纸,把它们贴在墙上作为拍摄背景。这样一来,“顾客”顿时多了起来,孩子们也因为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可替代的相仿物而感到满足。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演示,能使幼儿体验到合理利用替代物的成功感,进一步萌发以物代物的动机。

2. 利用疑难问题,启发幼儿主动寻找替代物,发挥想象。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创造性地使用替代物。如“肯德基”的“顾客”提出要用番茄酱蘸薯条,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红色橡皮泥或红色绉纸替代番茄酱。游戏结束后,“顾客”又提出建议,认为若能把番茄酱盛在盘子里,则更能给顾客提供方便。在后来的游戏中,他们从活动室里选择不同材料当作盘子,解决了这一困难。

3. 通过协作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替代物。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注意观察: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是否能够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时,应启发幼儿就近取材,引导幼儿想想游戏所需的材料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与活动室周围的哪些物品相似,可找哪些物品来代替。当幼儿在使用、制作替代物时遇到了困难,应组织幼儿讨论、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如有些幼儿不喜欢“照相馆”以自然风光的挂历纸作背景,想以小动物为背景拍摄艺术照,“工作人员”在寻找替代物时发生了困难,这时,教师参与他们的讨论,共同商定在挂历纸的背面画上所需的背景,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通过教师的巧妙参与和幼儿的协商,使幼儿正确使用替代物,满足了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平川幼儿园 责任编辑:庄严)

上一篇:教学美的三种意象世界 下一篇:学校主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