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精量机播要求与增效

时间:2022-07-12 04:52:52

玉米精量机播要求与增效

摘要: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使用机械将定量的良种按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并覆土,同时深施底肥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和化工工业的日新月异,还有玉米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为玉米精量播种技术施行提供了物质条件。

关键词:玉米;精量机播;要求;增效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10-1

1 玉米精量机播要求

1.1 精细整地

玉米是根系发达的作物,应当对适宜机播的地块进行深耕起垄作业。耕深应达到22~25cm,做到耕深一致,不漏耕,不跑茬,翻后无粘条,无立垡,开闭垄少而平,茬子覆盖严密。精细整地要使地块达到松、平、齐、净、碎,土层形成上虚下实,虚土层在8~10cm厚度为宜。

1.2 选用优良机播用种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分、气候和积温等条件来确定,丰产潜力高的品种需要好的生产条件。生产水平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块可选择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种子选定后,要对备用的种子进行检查,要求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芽率不低于95%,水分不高于14%。有资料表明纯度每下降1%,产量会相应下降0.61%。如备用种子达不到以上标准,应在机播前进行除杂,精选和晒种。晒种应在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2~3天,促进种子后熟,提高酶的活性,种子的发芽率,确保苗齐苗壮。

1.3 适时机播

当地气温达到并稳定在8℃~12℃以上时才可以进行播种。此时土壤上方10cm含水量应在13%左右。根据土壤的地力,肥力等情况和所选品种特征特性,按照种埴密度要求来确定用种量和株行距,据此调整精播机具。精量播种单粒播种率不低于90%,半精量播种单、双粒率大于70%,播种作业过程中机械破碎率不能超过0.5%,空穴率应控制在1%以内。机播作业要做到播深一致,覆土严密,镇压及时,让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以确保出苗。

1.4 合理用肥

最好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给地块准备好营养“菜单”。提倡施用农家有机肥做底肥,底肥应当在整地前均匀地撒于地面,然后通过深耕翻埋入土壤里。施用化学肥料做底肥则要通过专用深施机具将肥料深施于土壤,深施的底肥料与玉米种子之间应该有不少于6cm的隔离带,避免种子和底肥混在一起,造成肥料对种子的伤害,从而影响出苗。深施的肥料要做到比例合适,营养平衡。

1.5 病虫害防治

由于玉米精播,每穴种子只有1粒,防治田间害虫咬种咬苗以及防止苗期发病突显出重要性,并成为玉米精播技术的重要保障手段。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病虫害,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现在有很多优良玉米品种,在销售之前都由生产厂家完成了种衣剂包衣环节,从而防治地下害虫和病害。用种子量1%的辛硫磷加10倍水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4%的粉锈宁加25倍水拌种,可防治班禅黑穗病。另外,玉米虽然可以连作,但连年种植,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和土壤养色失调,影响植株生产,进而导致减产。因此,应当考虑轮作换茬生产,以保证一定的生产水平。

2 玉米精播增效探讨

2.1 采用玉米精播技术减少用种量,可减少后期田间管理人工间苗环节及时间成本

与过去传统人工播种量相比,每公顷一般可减少用种量15~23kg,同时由于苗齐苗壮,为玉米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资料表明,如田间管理措施得当及无灾害影响,每公顷增产可达500kg以上。

2.2 精量播种技术降低了常规播种中因为间苗对作物苗株生长引发的危害

在采用常规玉米播种时,一般都采用大于植株合理密谋数值的3~4倍播种下地,待种子发芽出苗后,通过间苗来达到播种玉米的合理密度。间苗一般在幼苗长到4~5斤叶子时进行,通过人为间苗去小留大,达到去弱留强的目的。由于常规播种3~4倍于合理密度值的种子播种,容易出现多棵植株挤在一起的情况,同时地下根系也容易盘根错节互相交织在一起,人为间苗去弱时难免会对强的植株造成伤害。受伤就需要恢复,轻则影响植株生长,若遇条件变化如干旱,就会由强苗变弱苗,甚至可能死苗导致缺苗,导致减产。而通过精量播种技术可以不间苗或很少间苗,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常规播种采用间苗达到合理密度对植株幼苗的伤害。

2.3 精量播种技术的机械化操作提升了单体植株的生产能力

由于精量播种是通过精量播种机完成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行距和株距,从而使种植密度可以达到85%以上的合格率,播种尝试的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这样有利于出苗整齐一致。这样,每颗植株相应于相对的小环境中能够得到均等的营养机会,不会出现强苗强、弱苗弱的现象,从而缩小各个植株之间差异化,让每一棵植株都尽量地去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进而使植株群体的生产能力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周汉军(1967-),男,吉林梅河口人,就职于吉林省德惠市种子管理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上一篇:增加堆肥茶有益菌数量生产方法及设备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玉米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