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学生概念设计探索

时间:2022-07-12 03:26:27

建筑学专业学生概念设计探索

摘要:

概念设计是建筑学学生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介于调研和一草设计之间,承上启下,又总揽全局,控制着整个设计进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做好概念设计,学生在概念设计的程序方面、在解决概念设计问题方面以及怎么样把握住概念设计的方向方面应做好相应的把控,分步、有针对性的解决各项问题。

关键词:

概念设计;问题;矛盾;解决

1概念设计的定义

顾名思义,概是指概括、粗略,念是指想法、理念,概念就是指粗略的想法或者是概括的理念。概念设计是处于调研与一草设计之间的设计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方案设计的最初表现形式。

2概念设计的作用

2.1理清思路

在做整个设计之前,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基地调研与经典案例分析,头脑里储存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学生通过做概念设计,把头脑了的素材与信息重新整理,并于实际任务相结合,在模糊中逐渐形成一个粗略的设计理念,这就是概念设计。由此可见,概念设计起到理清思路的作用。

2.2承上启下

概念设计处于一草与调研之间,它上承调研报告下启一草设计,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建筑学二年级的设计中基本是很少做概念设计的,它最早出现在三年级的设计过程中。因为小设计的构思时间较短,在一草阶段也可以及时修正,而规模较大的设计需要一个把握方向的阶段,这就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3控制整个设计进度

在做概念设计的时候,设计的初步理念得以实现并构筑,但这不是学生的全部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控制整个设计进度。学生不仅要有整个方案的初步设想,还要把这个设想以后的实现方法、不同阶段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必要的时间节点安排进行细化的考虑,将这些内容在心中做到相应的规划、分配、以及处理,做到胸有成竹,而不能只有初期概念没有后续发展的计划。

3概念设计的程序

3.1问题的提出

(1)要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效性。进行概念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是解决一部分社会矛盾和问题,要根据社会问题来确定以后的概念和解决方法。也就是说,概念设计中的“概念”是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法是对概念的补充。问题是整个设计关键,它决定了以后概念的提出和解决方法的体现。因此,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社会性,也就是说要有普遍意义,要有共性,而不是针对基地本身个性方面的内容,或者没有仪表性的内容,因此,在问题的提出阶段最好不要体现基地个性方面的问题。只体现建筑创作方面而不体现社会问题的提出方面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客观的。另外,问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也就是说它是正在被讨论或以后极有可能被讨论的问题,类似这种时效性较强的问题。被讨论过的或在现在以至将来极有可能不被关注的社会意义较小的问题,都属于时效性较差的问题。

(2)内容大小合适,并有一定可操作性。学生做设计的时间是有固定课时的,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容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这些问题的范围与落脚点一定要大小合适。太大学生无力完成工作,太小就没有足够的发展与发挥空间。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较熟或者容易收集资料并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设计的可操作性,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3)大问题下面的小问题要有严格的逻辑性。一个大社会问题的提出,下面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小问题,从逻辑上讲,这些小问题一定要与原来的大问题有必然的大小、主从关系。大问题立意要高些,小问题立意要低些。以大问题为主,小问题为从,小问题应该是从大问题里派生出来的。同时,大问题是一个命题,而小问题才是需要解决的关键,解决了小问题,大问题就不攻自破了。

3.2概念的提出

(1)应与问题相对应。由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概念,概念是在策略对问题的解决,它不是具体的建筑形式,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应该与问题是相对应的,是一“问”一“答”的逻辑关系。

(2)副标题与关键词应统领整个原始概念。概念提出之后,要提出与之相应的副标题。副标题应该是对概念更生动的解释,因此它一般会比较有文化气息。关键词是整个概念的主要着眼点与重点,要具有概括性、代表性。副标题与关键词都是对原概念的解释与重点提醒,都要从属于最初的概念。

(3)多个角度去解决各种问题。每个问题都要从策略的层面上更多角度的去解决问题,一个问题要有多个解决方法,而不是一个问题一个方法,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立体、更充分的去解决一个问题,才能使人更信服。

(4)概念要有体系感。概念是对问题策略上的解决,因此与问题一样,它也要有像问题一样的逻辑性与体系感,要有主有次,有并列递进或者从属的关系,体系要明确,不能混乱一团。

3.3建筑解决方案的提出

(1)与概念相对应。概念是一种策略与问题的对应关系,建筑解决方案是一种建筑空间的表达方式与概念内容的对应关系。建筑解决方案是用具体的空间形式去解决概念或者是提供策略的一种表现,也是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的体现,它的处理手法则是体现在建筑设计手法上。

(2)先解决主要矛盾与主要问题

(3)问题提出的时候有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同样在解决方案的时候也应该有主有次,把精力与设计放在主要矛盾上,不可喧宾夺主或者本末倒置。以上三项中笔者分别提到了解决社会问题与解决建筑问题,他们的的区别是: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的是概念和理念。而解决建筑问题是要靠建筑空间的营造,而建筑空间的营造则是要看建筑设计手法的使用。与此同时,概念要靠建筑空间的营造去解释,也就是说设计者提出的社会问题要靠概念或理念去解决而不是建筑,概念提出之后才能用建筑空间去解释概念,建筑空间的创作需要设计方法的支持。

3.4概念设计的表现

(1)以图纸设计为主,以文字图表为辅:图纸是表达概念的主要手段。

(2)以分析图、模型为主:分析图、模型是在概念的基础上条理有效逻辑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整个设计思想物质的体现。

(3)不能以概念解决概念:要落实到最后一步建筑空间的营造上。

(4)避免意义大于形式:不要有过多的理念,而实际设计操作过少。

(5)避免形式大于意义:不要有过多的建筑形式,要多使用理论支持。

(6)要突出创新点:要把区别于普遍设计的特色体现出来。

4概念设计中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

4.1侧重点要明确

在概念的提出阶段,学生最好只提出一个概念,其它的作为补充或深化,最好不要提出过多的理念,以免侧重点不明确,过多过散,发掘不深入。

4.2重点是设计而不是概念

概念设计的表达侧重点是设计,要用设计表达概念,而不是文字说明或者语音。把全部理念融入设计,用图纸着手概念才能最终落到设计上。

4.3重点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概念的提出

概念设计是要用理念和建筑形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做概念设计的时候是去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了概念而提出概念。

4.4重点是设计的总体把握而不是细部的奇思妙想

概念设计阶段要把方案的整个构思以及以后的深入发展和对问题的解决都要有个进度上的把握,要在设计开始的时候制定出总体策划与部署,而不能着眼于某个细节问题纠缠不清。

5如何更好地把握概念设计

5.1应该提出有价值、有创新的社会问题

有价值的社会问题往往更真实有效,思路也比较广、比较深,能为设计开个好头,能够增强设计的现实意义,是设计进行下去的理由。一个有价值的社会问题往往是基于设计者本身对于这个社会,或者说对所设计建筑周边情况进行分析得来的,这种问题一些往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或者满足一些社会生活、自然条件的不足,又或是将社会中美好的事物放大化的呈现。比如说,在一片喧闹的城市或者一片森林中做一个建筑,许多学生都会使用“树木”、“生长”、“自然”、“绿色”等词来作为设计的概念,即所提出的社会问题,之后无论是在外表面上体现出这种概念,还是在空间或者形体上体现都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前者是希望城市中可以多点树木来满足城市自然环境短缺的问题,后者则是想将建筑融于环境,将美好的事物扩大化引入建筑。另外一些,是这个设计者对社会的主观认识,在概念设计中将提出的观念用自己个人观点来填充形成社会问题。例如对于“中学设计”而言,一些学生在做概念设计的时候会把自己对高中的认识、怀念以及不足作为设计理念。例如,一些学生在中学时觉得交流不多,或者是高中时拥有很好的交流空间想将其传承下来,于是以“交流”来作为设计的主题,即提出的社会问题。类似这类社会问题的提出都是有价值的,因为解决了它们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以及美化社会,让社会多一点正能量,也是一个设计者,一个建筑设计者做方案应有的出发点。

5.2应该提出有价值、有创新的解决方法

有价值、有创新的办法是设计上的亮点,是设计内容的主要支撑,是对社会问题应对策略和建筑空间形式的有效表达。因此,抓住了好的开头即找到了有价值、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抓住了内容的主干和着力点即找到了让人为之心动的解决方案,有了这两个“抓住”学生的设计就有了内容,有了深度,不在空洞无物。解决上述提到的社会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进行不同的分析与讨论,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法来进行试验,最终选取一种最为合理,能满足各方面需求的方法。就例如想要处理“庭院”问题,就要对庭院的形式、种类、空间感觉、流线情况、使用条件等问题进行分析、分类、选取、改进,最后去一种与当下相适应的方式来进行概念设计的内容。在找寻解决方法的的时候,要分析以前案例,学习已有的做法、处理方式、同时将这些处理手法与现在所存在的各项问题结合,在其中发展自己的、有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记得方案,或者说是概念更加深刻,更能高效的、贴切的、有新意的解决之前所提出的社会问题,推动自己思想,和建筑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涛 王龙 柴丹彭 郭绍芳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凌.从概念到物体--概念设计教学之一[A].国际建筑教育大会[C].2007.

[2]姚敏峰,吴少峰.概念or实际--建筑学四年级居住区规划教学探讨[A].2008年“建筑教育的新内涵”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C].2008.

[3]狄雅静.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2,(5):42-44.

上一篇:全日制建筑学研究生培养研究 下一篇:初中政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