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理念转换

时间:2022-07-12 01:30:16

职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理念转换

【摘要】无论初中、高中、大学还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提高学生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职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换,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职教;思想政治教育;转换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通过对职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从多方面,如: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理念、在探究、辩论中自主的学习思想政治等对职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转换进行探讨。

二、从生活出发来进行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在于与时俱进。它指出要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内容等方面加强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的感染力,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我们教学的对象大多是年轻一代,他们正处对世界的好奇心强,在认识事物时较感性,因此,我们需要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他们喜闻乐见。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兼具时代性实践性的学科,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对枯燥政治理论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将政治教学与具体事件结合起来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如:在讲述“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各自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去了解选举权、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选举的程序等内容,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通过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创新,将真实生活融入到课程中,带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达到了最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

1.提高教学能力

政治课是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它侧重于于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的分析,须具备一定思辨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是不感兴趣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政治敏感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

2.深化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的构建,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增强教学与实践的关联,这也成为了改革政治课的重要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改变当前的政治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3.改革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改革的新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进一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与指导。真正的做到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因此,这种针对政治课师生关系的改革工作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新课程新模式引导学生在辩论中自主的学习思想政治

授课环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创新学习提供引导,构建主动学习的氛围。下面分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1.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2.在辩论中学习

给学生以舞台,引导学生讲解、质疑、点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内容是学生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乐趣。最后再由教师解决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组织学生就“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学生旁征博引,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明确“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科学的”、确立“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的结论。

3.在自主课堂中学习

自主课堂讲究的是在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推算逻辑关系;在体验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的发散、聚合、逆向方式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允许学生对现有结论的产生质疑甚至持否定态度,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勇于超越。

五、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新生活化模式

教学活动“生活化”:“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情境着手,把课堂变成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把书本知识导向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惑悟生活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如耳闻目睹的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的国际爆炸新闻等,在引领学生进入社会,感受现实的基础上,再导入新课,进而引发思考,让学生身受感染,从而激发心灵共鸣。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2.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活着。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用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简单的说在家要委父母亲人着想,在学校要为老师同学着想,在社会上要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体悟生活、提升思维。

3.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好把生活与知识联系起来,在探索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懂得生活。

六、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走近社会来进行思想整治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把鲜活的时政知识融入到课堂中。

教材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

作为政治教师,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基本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了解贯通,同时及时把时事政治热点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实现本课程的实效性教学目标,富于课程浓厚的时代气息。

2.课前开展五分钟时政演讲

教师不能单靠在教学中自己的组织来联系实际,还应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让他们自己主动关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材料收集再利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收集的时政热点进行总结分析。

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而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影视显现、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手段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更好的激发看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直接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方法,这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能很好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也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将使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变化也是很快的,职教思想政治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作出调整转换,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钟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 教育研究. 2010(08).

[2] 汪缇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1(35).

[3] 邵文清.高校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路径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2(35).

[4] 潘洪.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进[J]. 教育与职业. 2011(14).

上一篇:高层建筑户外电梯基础回填土地基技术研究与应... 下一篇:浅谈宽带IP网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