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12 11:17:22

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本文在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有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系统系风险,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作用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自愿原则由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发起设立,目的是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第一家经银监会批准的资金互助社-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于2007年3月9日正式运行,标志着崭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诞生与发展,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过程。根据统计资料,截止到2011年9月,我国规范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已有37家。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有一系列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资金互助社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网点覆盖率不高、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资金互助社与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互相补充,从而可以建立多层次资金融通体制,满足农户多层次融资需求。

2、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目前,由于农村信用社向商业化进行加速改革,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空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建立起适应合作经济发展要求的合作金融体制,同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支撑。

3、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

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垄断性,其资金需求与供给具有很强的同质性,系统性风险极易发生。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结构,有助于分散系统性风险,分散经济与金融层面的冲击,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4、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

目前民间借贷率远远高于国家法定利率。农村资金融通不畅造成民间金融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可以将民间融资纳入正轨金融渠道,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根植于乡镇、行政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微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与外生的银行类金融组织相比,具有一系列局限性,由于制度安排不完善,正轨农村资金互助社社会认可度不高,主要依靠社员扩充融资及外部拆借,而自发组织的农村资金互助社,难以达到银监机构规定,难以获得金融许可,总体上农村资金互助社处于内部融资受限、外部融资不畅的困难境地。以下对影响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员素质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管理人员及社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我国大部分农民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素质比较高,现实中远远达不到,差距较大,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规模小。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在存款不足情况下,符合审慎监管要求条件下,开展向农民机构融入资金是互助社一项基本业务内容。现实中,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规模太小,存款来源不足。这项业务还无法开展,制约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受到需求与政策的约束,配套政策不完善造成向银行融资困难,

(三)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致使监管部门无法可依,这样不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良好发展,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进行不适当干预,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确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参与者不能明确了解各自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参与者也无法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等。

三、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国外合作金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套完善的宣传教育机制和一支较高素质的社员队伍,应加大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及社员的培训,重点培训合作意识、合作理念、合作原则、金融知识和管理知识等。

(二)完善内部管理。贯彻“民有、民管、民享”的基本原则,加强指导和监督,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管理制度,强调民主性、透明性,制止内部人控制,防止农村资金互助社异化。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专门的合作金融法规,明确其市场定位,为社员提供存款、小额贷款、结算等业务;完善其治理机构,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及监事会;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出台国家支持政策,关于财政支持、税收减免、设立门槛降低等方面;完善监督管理等。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是高风险弱质性产业,同时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规模小,促进农业生产作用有限,所以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免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税金等相关费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社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合作,允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利益有更大的浮动幅度。

(五)完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生产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解决一些农村资金互助社“非法生产”问题,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意义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王鹏.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

[2]李俏文.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2,(4).

[3]魏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难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2,(10).

作者简介:陶国均(1966-),男,汉族,浙江上虞人,浙江上虞农村合作银行小越支行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信贷业务和市场利率化。

上一篇:发展重庆都市旅游,建设美丽的新山城 下一篇:企业理论中的GHM模型在公有产权问题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