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化办税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7-12 10:59:16

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化办税的实践和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税务机关内外部制约信息化办税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因素,结合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优化建议,以实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来不断拓展纳税服务,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阳光办税”的税收管理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办税;制约因素;对策

一、信息化办税推广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化办税是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先进税收管理理念融为一体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是改革传统的面对面手工操作方式,把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日常税收工作中,对税务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行方式进行重组与改造,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目前信息化办税的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和新兴,传统手段包括电话、传真、短信等,传统手段只能满足纳税人的低层次办税需求,而新兴手段包括网上办税服务厅、税务机关自助办税区等。

二、信息化办税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办税工程在基础硬软件建设、制度、业务规程及推广应用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推动信息化办税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仍然面临内外多方面问题:

(一)税务机关内部的制约因素

1.缺乏整体统一的建设规划

税务机关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远景规划和思路,大多数系统和技术手段都追求大而全,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当前税务机关内部应用的各种软件种类繁多,很多应用系统软件之间并不能很好地兼容。另外,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子系统,如税收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稽查系统等,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共享,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直接增加征收成本。

2.宣传辅导不到位

近年来税务机关的纳税宣传渠道和方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包括电话、网站、12366热线、面对面、短信等手段,但由于税务机关需要宣传的内容较多,涉及税收常识、办税流程、难点问题、典型案例、技术推广等内容,有限的宣传渠道资源难以满足宣传需求,而信息化办税作为众多宣传内容的其中一部分,税务机关赋予的时间、人力、物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导致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对信息化办税的认识不足及业务操作不熟悉,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化办税开展进程。

3.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与信息化不同步

一直以来,税收征管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和信息化办税的演化进程并不都是同步的,出现信息化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也出现业务水平低于信息化水平,缺乏根据信息化水平调整业务流程的意识、相关管理制度或者组织架构。目前已逐步实现无纸化管理,但主要是税务机关后台流转的无纸化,虽然已开始尝试受理环节的无纸化,但基于目前法律法规和业务规程的规定,受理环节仅仅允许小部分涉税业务,而且可能对纳税人的硬件设备条件和业务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信息化办税的范围,但无法真正调动全民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修订法律法规和业务规程,简化网上办税流程和受理要求才能真正调动纳税人网上受理涉税业务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1.部分纳税人认可度不高

信息化办税这个系统工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配套设施和制度都在完善过程中,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因此对很多纳税人来说信息化办税是新鲜事物。另外,目前办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认知水平不同,有些人甚至不具备在网上申请注册、下载表证单书等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熟练操作网上办税业务流程。

2.社会机构未能积极配合

税务机关在信息化办税的推广应用过程虽然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但是协办的技术单位、中介机构、街道村镇的作用不可忽视。上述单位在信息化办税的不同环节如技术服务、办税、税法宣传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协办单位的素质高低不等,利益不一,其行为可能影响信息化办税进程。

3.其他单位的技术开发造成间接影响

信息化办税涉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配合,为了保障纳税人的信息安全,数字证书之类的系统信息安全工具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其他单位包括工商、财政、国库、海关、银行等单位都在推广信息化,都在开发使用各自的信息安全工具,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办理多个部门的这些工具以及后续维护费用较大,基于成本考虑,纳税人对信息化办税的接受程度不一。

4.数据交换力度不足

税务部门与税源管理关系密切的工商、财政、国库、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深度不够,往往停留在基础报表数据的交换上,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造成纳税人办税成本的增加而不认可信息化办税。

三、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化办税的建议

(一)制定整体远景规划

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对于信息化建设应做好整体规划,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统筹各部门及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制定信息化建设开展步骤,对各单位相似的技术手段加以整合形成统一通用的手段,如数字身份认证,扎实打好信息化建设基础,避免各部门和企业如工商、环保、国库、银行等类似技术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各级税务机关也应对内部各系统的开发利用加以统筹规划,放弃大而全的建设思想,而是首先对税收业务内容做好分类,再按对应类别内容开发对应的系统和手段。

(二)修订法律法规和整合税收业务流程

现行法律法规对各项税收业务都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如发票管理办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办税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笔者建议重新审视现行各项管理办法,对可实现网上监管的取消物理介质实现无纸化,逐渐放开对涉税事项纸质资料的要求。另外,信息化办税的基础是税务数据的大集中,业务流程的整合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工作。适应税务信息化发展及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对税收征管流程进行科学设计,使业务变革朝着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的方向发展。税务部门向内应继续推进税收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各类资源,打破软件应用烦琐繁杂局面,简化优化办税流程,避免数据重复采集,以流程再造为指导,搞好业务重组,实现业务变革与技术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整合软硬件平台

按照统一建设规划、统一硬件配置、统一应用软件、统一信息标准的要求,整合软硬件平台,使得系统结构上共享一套软硬件平台,采用统一标准的技术架构,解决数据共享问题。一是整合系统平台。按照一体化的建设原则对目前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或者几个功能齐全的大系统,共同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录入工作,从而使纳税人避免所需业务由于涉及多个操作系统无法统一处理而必须到前台办理所带来的纳税成本。

(四)提高宣传辅导质效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门户网站、电话、宣传册子、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多渠道开展宣传,在下半年纳税服务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为税法宣传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其中的通知公告、涉税提醒、税务咨询等功能模版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纳税人的网上办税服务厅信息栏加以宣传,另外提醒纳税人可以通过纳税服务管理平台或者12366电话、网上咨询平台及时了解相关政策,通过上述的多个渠道力争对纳税人尤其是对新开业户宣传的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增强培训效果,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实地辅导相结合,使每个纳税人都能听的懂、会操作。三是多渠道收集纳税人意见。

(五)改善和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厅功能

目前的网上办税服务厅基本可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网上缴纳税款等功能,随着纳税人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网上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功能应进一步改善和拓展,首先提高网络稳定性,使纳税人能随时随地“信息化办税”;其次解决系统间信息同步、时间同步的问题,真正达到信息化办税“高效、快捷”的目的;最后在政策和技术允许条件下,适时开通如办税提示、风险提醒、即时沟通软件、网上培训等功能,以此真正实现信息化办税服务厅全天候、个性化、专家式服务功能。

(六)发挥社会机构促进作用

做好与协办社会机构的沟通联系,规范其相关行为,使其更好地为信息化办税工程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服务单位。为方便纳税人及时处理信息化办税过程遇到的问题,可督促服务单位提供定期的现场咨询服务,在税务机关召开的税法宣传活动中从技术层面给予纳税人辅导。二是中介机构。根据国外经验,中介机构的发达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一国的征纳效率。三是街道村镇。通过多项措施发挥街道村镇对辖区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较为熟悉的优势,为税务机关做好深入的信息化办税宣传工作打好基础。

(七)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税务信息化的有效运作, 需要内部各部门相互协作, 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管理和支持。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对税务系统内部网络进行整合,做好系统与系统之间、税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尤其是国税与地税之间应尽快实现网络横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快外部税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税务系统外部网与工商、财政、国库、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进行联网,建设共享的信息交换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制度、开发信息自动交换软件等措施,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形成社会化完整的税收监控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马丽亚子.对税收信息化的研究.合作经济和科技,2010,101-102.

[2]岳晓,王晓娟.税务信息化何去何从?―试论税务数据资源的整合.财经政法资讯,2010,30-33.

[3]程剑东.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经验借鉴.市场周刊,2011,120-122.

[4]许善达.中国税务信息化回顾和展望.电子政务,2010,26-33.

上一篇:道路桥梁中的建设施工管理办法 下一篇:浅谈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