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提升学生审美素质浅探

时间:2022-07-12 09:44:01

园林专业提升学生审美素质浅探

摘 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带来了园林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但同时也对设计人员的审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园林专业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论述,对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园林设计师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园林专业;学生审美;培养策略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催生了园林专业的大发展。但是,如此旺盛的人才需求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渐渐反映出一些不足,园林专业学生审美素质的欠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一、园林专业学生审美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的招生都没有美术方面的要求,再加上我国中学教育阶段普遍缺乏美育,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未受过良好的美学基础训练,从某些层面上讲,园林相关美学教学基本上是从启蒙教育开始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尤其是学习设计类课程时表现出几点不足:(1)设计景观时构图显得生硬不美观,不能将基本的美学原理学以致用。(2)对形态设计缺乏敏锐性,有时不能准确判断一个形态设计的优劣。(3)设计表达能力欠佳,自身的设计构思不能通过规范、美观的图纸进行准确表达。

二、审美素质的内涵和意义

当人被事物的某种特质所吸引, 积极主动地、不由自主地去对其进行品味和鉴赏, 并做出美学上、情感上的分析、判断, 这个过程就是审美活动。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先天与后天因素, 是主体审美系统的综合水平, 主要由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等因素构成。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又称审美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审美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教育。可见,只有不断提高园林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将正确的审美观渗透到审美主体的心智中,并最终内化为一种文化素质,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完善自身价值定向、创造出杰出园林景观作品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

对于大部分园林专业学生来讲,虽然美学教育基本是从基础学起,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弥补美学薄弱这一短板,审美素质可以通过学习、实践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这种审美素质的后天培养, 首先应建立在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以此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方面,应适当增加美术课程,该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程内容应包括素描和色彩两个方面。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和基础,素描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意念抽象转化成手头抽象这一媒介,色彩学习则是感知和创造美的途径和手段。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优美的环境不仅在于奇花异草、青松翠柏的种植,更关键在于设计。园林美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出不仅符合社会需求,同时符合大众审美的园林艺术作品,这一作品最终仍需要借助色彩效果图进行准确的体现和表达。

教学方法方面,首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所谓设计,就是把设计者个人的思想通过某种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他人理解。具体到园林设计,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应有符合大众审美的表达形式,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认可并乐意享用,这就需要设计者自身拥有一定的审美水准和能力。因此,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即形象思维能力。一个设计构思首先要能在设计者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进而才有可能被进一步表达清楚。

其次是案例引导。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园林设计,无法定义何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就要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并深入剖析案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审美取向并最终反映到其作品上。

再次是示范引导。教师动手演示一个具体操作,如运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如何绘制彩色平面图,一边演示,一边总结设计原理、绘制技巧及适用范畴,让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一类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展开实践。从具有针对性的临摹开始,使之初步拥有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再逐渐过渡到自主创作,提高审美水平。

园林设计是一门将美带给城市和人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者自身具备较高的修养和审美素质,具有辨别美的能力,才能创作出高格调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孙成林.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2卷)[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2000.

上一篇:浅谈高校劳模档案的特征 下一篇:社会分层背景下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