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自己的“互联网”

时间:2022-07-12 08:40:38

植物也有自己的“互联网”

虽然植物是没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但它们并非只是静静地待在原地,它们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也有明争暗斗。那么,植物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植物们不能举行聚会,或是相约外出看电影,但它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

在茂密的丛林里,植物们摇曳身体,有时甚至相互扭打在一起,这些都是在进行交流。森林里的幼树之间为了铺展根系和枝叶而争夺空间;倒下的树木为幼苗提供营养;藤蔓植物拼命缠绕住寻找到的树干向上攀爬,以便获得充足的阳光;野花在春天竞相绽放出缤纷的花朵来吸引传粉昆虫……植物进行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植物王国里,相邻的植物们“窃听”彼此的“化学私语”——有的是无私的帮助,有的则是自私的侵害。一些植物通过化学气味辨识自己的近亲并照顾它们,而菟丝子则通过辨认出宿主散发的化学气味来找到宿主并安家。不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信号并不是植物之间传播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在人们忽略的地表下,一个庞大的组织一直都在悄悄地进行着迎来送往的工作。

植物的根围是了解植物有形“互联网”的最佳地点。

根围是指土壤中围绕植物根系的一个区域。在丛林的地面下,每一寸泥土中都含有成千上万的细小生物,这些细菌和真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菌根。

菌根是真菌与维管植物根系共生的结合体。在菌根结合体中,真菌附生在宿主植物的根系上,既有丛枝菌根真菌等内生菌根真菌,也有附着在根系外部的外生菌根真菌。对于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壤化学环境的建立来说,它们的存在至关重要。菌根与许多种类的植物的根系都能形成共生关系,在已检验过的植物中,高达95%的家族拥有菌根共生结合体。

科学家通过追踪调查发现,水分和养料会从营养过剩的树木通过菌根网络流向营养不足的树木。2009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年长的花旗松通过菌根网络向周围年幼的花旗松输送碳和氮,越靠得近的小花旗松越能享受到这一资源,而且长得越好。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不赞同将森林里年老的树木移走的原因,因为还有其周围的幼树通过相连的菌根依靠爷爷辈的老树供养。

除了分享养料,菌根还能让植物分享信息。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植物能对空气中传播的防御信号作出反应。当其他植物遭受攻击时,例如当一条毛虫开始啃食一株番茄时,番茄叶会产生有毒化合物来驱逐毛虫,同时刺激邻近的植物做好防御准备。这说明植物之间的确能通过菌根网络来传播警报信号。

上一篇:从科幻到现实(下) 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