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的金融功能拓展

时间:2022-07-12 06:50:58

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的金融功能拓展

摘 要:产业链中的核心大企业具有明显的信用优势和资金优势。核心企业发展基于产业协作的金融交易,能够实现上、下游产业协作企业利益的帕累托改进,相对于单纯的金融市场化交易,在网络资源、交易费用和交易规模等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功能

Abstract:Core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hain have obvious credit and bank resources advantage,and they develop long-term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real industry. Through developing financial functions and finance trade which is based on industry cooperation,the Pareto Improvement can achieved,which have more advantages than merely financial market trade in internet source,trade fee and trade volume.

Key Words:industrial chain,core enterprise,financial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6-0023-05

一、引言

中小企业不是孤岛,而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个环节,众多中小企业有的是核心大企业的上游零配件供应商,有的是核心大企业下游的销售商和终端用户,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核心企业。多数情况下,核心大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点营销对象,并不缺少资金,但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则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通过研究F公司开展金融业务的历程和效果,我们看到,在银行信贷创新产品的支持下,大企业利用对产业链的控制力,通过向中小企业批发商业信用,可以实现银行和企业的有效对接,这种实体产业协作基础上的内生性金融交易,比单纯外生性金融交易更有效率。

二、理论综述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大致有三种外部对接银行的方式:一是成立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但各类信用担保公司同样面临银行贷款时所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还普遍存在商业银行不分担合作风险等诸多难题,进而陷入不敢拓展市场和财务不可持续的困境。二是组织开展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互保,虽然成本低廉,监督有效,但因容易引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串连性风险而不被商业银行广泛接受。三是各级政府主导发展的区域集优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环节多,审批周期长,只能解决高端层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上述外生配套和对接银行为目的的融资活动之外,核心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立足产业基础所内生的融资活动越来越广泛地展开,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非常低,在风险控制方面比银行更有优势,即使在缺少抵押物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其他的经济手段防范不良资产的发生或者实现补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和风险,依托核心大企业的担保和租赁等新型业务因为具有产业背景也更具生命力。F公司的金融业务实践为我们展示了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模式。

三、案例

F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从事大型农业装备和工程机械生产的龙头企业,总资产105亿元,2011美国品牌实验室评定其品牌价值高达143.11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4位,列国内农业装备行业第1位,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成立14年来,围绕F公司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体系,上游有2138家供应商,下游有2044家销售商,上下游企业和用户遍布全国各地。上游企业主要是根据F公司的工艺和规格要求,生产供应零配件,下游企业主要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商以及维修工厂。在这个产业链内部,F公司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产业链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因为上游企业的产品主要是订单生产,F公司是唯一的买方,下游企业销售其产品,F公司依据其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是下游企业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之一。这些上下游企业就像是F公司的内部车间,根据其要求决定生产与销售,与之形成紧密的产业共生体。

(一)困境和抉择

2004年以前,F公司主要生产农业装备,当时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单价也不高,一般的终端用户能够负担得起。随着F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不断进步,技术升级相应加快,从2004年起,F公司开始向高端农业装备和工程机械领域进军,但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首先是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生产不稳定,断货情况时有发生。其次是配送的零配件在工艺、品质等方面达不到F公司的要求,每次技术升级以后都不得不花大力气去重新寻找合格的供应商,因为没有长期的业务关系,采购成本也较高。第三是下游市场停滞不前,因为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售价也水涨船高,许多产品单价超过百万元,下游经销商和终端用户在购买时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产品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

F公司经过调查发现,虽然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验特点各不相同,但这些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即:资金约束。具体来说,上游企业因为缺少信贷资金支持,有时会因为没有资金采购原材料而至停工,也没有力量进行技术的更新改造,导致零配件的工艺和品质上不去;下游企业则是因为资金约束,没有足够的力量全资购买高端产品,导致销售水平不能有效提高。F公司认识到,自身与上下游企业共生共荣,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难题实际上就是自己的难题。如何破解发展困境的问题转化为如何有效解决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约束问题。

F公司是各大银行争抢的贷款营销对象,授信额度远超其实际需求,每年都有巨额的授信额度用不上,如果把这些闲置信贷资源转移给上下游企业,就能够解决很大一批企业的资金问题。但是金融业务必然伴随着风险,如果上下游企业违约,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F公司很快意识到,依托对于产业链的良好控制力,这些风险是可以规避或者可以实现补偿的。首先,F公司通过产业往来对这些企业的资质和信誉非常了解,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度较高;其次,即便出现违约情况,F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核心地位,通过对上游企业延迟结算、对下游企业暂停供货等手段对其施加强大的压力,违约成本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其违约概率;最后,即使真正出现不良资产,因为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长的特性,还可以通过回收设备、翻新出售等手段获得部分甚至是全部补偿。因此,风险并不是原先想象的那么高。于是F公司决定开展金融业务,通过担保、租赁等形式批发出售自身的信用和资源,利用自身获得的巨额信贷资源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成立了金融服务部,与律师事务部、融资与结算部和实体事业部相互配合,专门设计、开发金融产品,管理银行资源。

上一篇:自然资源价格及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国际比较综... 下一篇:指数期权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定价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