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07-12 04:47:52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率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48―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当前,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充分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下面,笔者将从阅读教学着眼,总结一些实践思考。

一、精妙的阅读教学导入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导入的方式有很多,诸如“开门见山式”、“释题解疑式”、“激情感染式”、“谈话导入式”等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导入方式中,时间上最经济又能达到以上效果的导入方法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二、准确高效的文本讲授

1. 教师讲授要讲究时机。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条河,平顺处引领学生自去饱览风光,狭窄处、壅塞处,即在文章重难点处应适时疏通、点拨、引导。正可谓:“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教师讲授要注意内容,要富有启发性。教师照本宣科,呆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当然不买账;教师口若悬河,神采飞扬,表演得酣畅淋漓,学生听得起劲,未经自己的思考,收益也未必多。

2. 教师教授要讲究技巧。讲授时,要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使学生能注意听讲。教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并富有情趣;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

三、赋予效率的课堂提问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一堂课的提问必须精心设计。

就提问的内容来说。课堂的提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应该围绕核心问题设计问题。满堂课的“是不是”、“对不对”是无价值的伪问题,活跃不了学生的思维,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就提问的数量来说。有的教师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其实不然,问得太多,学生思考的余地就没有了,这样只会分散学生的思维,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也突出不了教学重点。相反,问得太少,学生锻炼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多数学生只能默默欣赏别人的发言,长期下去会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课堂中教师提的问题要精挑细选,控制好数量,绝不能把问题提得太随意。

就提问的时机来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切地希望拨开云雾的时候,是学生思维上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一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横向的空间意义上的“问点”,适宜的提问时机正是这纵横的时空交叉点。

四、恰当使用多种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教师若能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欣赏大量与课文联系密切的绚丽的图片,不仅帮助学生迅速背诵了课文,还让这群远离大自然的学生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获得课堂40分钟的高效,需要教师在课下付出百倍的努力,努力钻研教材,把握学情,不断反思,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计划。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高考综合素质评价下乡村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下一篇:中职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