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意象美学的“本土化”发展

时间:2022-07-12 03:33:46

中国油画意象美学的“本土化”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本土文化对于油画发展的影响和渗透,而这一发展,恰恰标识了中国油画创作从借鉴西方文化逐渐回归本土文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中国油画;意象;本土化;艺术精神;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Image Aesthetics in Chinese Oil Painting

HAO Zhen-gang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8)

在经历了上世纪初“以写实改造中国画”的美学思潮后,中国油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延续着西方的写实传统,从创作到教育,从官方到个人。而随着中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本土文化对于油画发展的影响和渗透,而这一发展,恰恰标识了中国油画创作从借鉴西方文化逐渐回归本土文化的发展轨迹。

意象理论是在意象与意境,以及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绘画美学体系,并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和审美实践活动之中。我们提倡意象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一、传承与创新――“意象论”是传统中国美学中的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随着上世纪初西方写实油画传统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和渗透,油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与传统中国画并行的主流画种,与此同时,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当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其所特有的写实主义特点,而是越来越浓郁的建构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意象美学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油画中的这种意象精神,在图式上正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的追寻。中国油画的当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的写实传统的束缚,借鉴融入了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并日益成为中国油画发展的方向。

纵观中国绘画理论,“意象论”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史中。中国绘画之“意象”概念源自《易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讲到占卦、图画、书法都呈现出“意象”关系。“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颜光禄曰:“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周易》的“意象”是卦象占卜,其“象”虽非艺术形象,但具有与中国审美艺术共通审美内涵。

而绘画中的意象则是通过“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来实现的。“意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学命题之一,也是衡量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中国油画的重要标准之一。“意象油画”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最主要的特征。“意象油画”也是最能蕴涵中国诗性文化特征的油画样式。20世纪初在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浪潮冲击下,处于萌芽期的中国油画就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中国文化的改造和转换;而在油画中融入中国诗性文化的“意象性”则是这种改造和转换的一个重要特征。意象油画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建立了一个“定性”的价值标准,也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架构起一个脉络清晰的坐标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象油画”或者油画意象只是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概念――油画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延续。为了油画“民族化”的理想,美术界的许多部门和许多艺术家都做了种种努力,利用了传统国画中某些特征性的形式,如散点透视、单线平涂、画面留白、题诗题词、削弱光源、色彩平涂、勾线甚至皴点等中国水墨画常用的处理方法。这种努力,从观念上动摇了油画家言必“苏欧”的习惯,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艺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等经过学习和探索,深刻地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别,他们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所认知的西方艺术,几乎都涉及了中国油画意象的美学问题。

二、写形与传神――意象油画“本土化”的美学延伸

1、诗情与意象

中国地大物广,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其文化是婉约典雅的诗性文化,中国舞蹈、书法、绘画、音乐,无不呈现出具有这种地域与气候烙痕的文化特征。从这个角度上,作为异质的西方油画在进入中国文化体系的同时,必然会引起油画本身的变革,这便是油画创作中所体现的诗性语言,但这种本属于水墨媒介的文化特质,还很难在欧洲油画的语言体系里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在油画舶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在表现中国诗性文化上对油画的语言有所突破和创造的案例,更多的是对印象主义以及印象主义前后时期光色表现的模仿和移植。

如果把中国油画家队伍中的许多作品从“油画意象”的视角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绝对不能简单地把油画的诗化认定为是一种油画意象。但是,在油画意象的思考中,确实有一些在画史上很经典的作品,如革命题材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存在着浪漫主义,即诗化的倾向;西方的某些画派如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至于此后的一些流派,用我们中国话语系统来说,也有一种诗化的呈现。在中国现当代的油画创作中,人们却越来越多地关注油画中“以诗入画”的意象境界,这个过程彰显了“意象论”在现当代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更多的油画创作者在油画创作方面关于“意象”的思考,同时这恰恰也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的佐证之一。

2、文人与意象

“文人”这个词语,本身属于中国的话语系统。中国画家笔下的油画,除了诗化的命题外,还有文人化的命题。

文人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笔,从王维到苏轼,从元四家到“青藤白阳”,这些有着文人身份,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修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富特色和生命力的一支,并成为中国文化最纯粹的体现。可以说,文人画的创作实践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历史当中。

文人画是相对于宋徽宗时期和后来的宫廷画派而言的。西方有学院派,中国有宫廷派,黄荃等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特别在花鸟画上,他们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徐文长(青藤)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他的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笔势激动,气度轩昂。中国文人画问题很值得研究。油画的文人化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相关于油画“本土化”的命题。

3、本土与意象

中国化问题的涵盖性比较强,它同时涵盖了“诗化”、“文人化”。在“中国化”当中有立意、意境等问题。而意象问题确实是一种集成,里面有非常清晰的要素。笔者认为在油画意象中提“中国化”是直奔“意”这个本土化主题的。什么叫“本土化”?不同的地域空间都有本土;什么叫“民族化”?不同的国家都有民族。我们讲的“本土化”、“民族化”,在今天就是中国化的问题。

油画实践中的“中国化”,是中国文人、中国画家的一种立意、一种意境的开掘。整体的关于油画意象的思考和实践,应是画家、批评家予以关注、聚集的一个文化命题。我们的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不是画家刻意去做的,而是在作画中自然与不自然的流露。所以说画得多了也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也就拥有我们的油画意象,随着我们不断地实践,我们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这是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偶然中的必然。

三、历史与现实――中国意象油画的双重面向

首先,从油画创作的角度来看意象审美的意义。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精美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思考的结果,这不仅表现为艺术主体在生活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中既能使油画意象源于生活,又能使意象高于生活,从而体现出艺术美对生活美的创造和超越,使生活的自然物象熔铸为艺术的意象,这种意象具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意味性。画家创造“意”是将其与一般的绘画形象做出区别,这种意象显然不是随意涂抹的写实物象,而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甚至重意轻形以突出意象之意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意向所营造的美学意境。进而以主客体意与象的有机融合形成意味浓郁、含蓄、隽永的审美特征,使其产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审美效果与审美价值。

其次,意象理论对油画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艺活动与审美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象都应具有形象性特征,都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以及人对自我确认的结果。对象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形象化,即借助形象表达人的意图。因此,意象作为对象化结果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艺术和审美都必须关注的对象。

意象从狭义角度理解是中国油画所竭力创造的艺术形象;从广义角度而言,意象作为艺术形象和审美形象,就会涉及到整个中国油画艺术和美学活动的对象,从理论上着眼也就具有绘画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意义。

意象理论在意象与意境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绘画理论的美学理论形态,并一直指导中国古代绘画和审美实践活动的发展。中国油画和审美实践活动同样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既不是照搬西方油画理论的创作模式,也不是从零开始另搞一套,而是在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们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美学精华,并加以大力地发扬和实践。因此,对于中国油画来说,意象美学精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冯健民)

上一篇:心灵的艺术 下一篇:D•斯卡拉蒂与他的钢琴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