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倡导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时间:2022-07-12 01:56:19

积极倡导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摘 要: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若能巧妙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学习物理,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并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生活化 教师

科学的教学活动,提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的结果,也服务于生活。美国学者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1]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针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有着各种提倡和建议,“生活化”也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教学不应只在课堂中进行,而应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最新物理大纲要求,不仅重视课本知识,而且应该重视实用性的知识,这在近年的考题中有明确的体现。比如某年高考出现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只熊掉入了一口井,已知井的深度和熊下落的时间,请猜测这只熊的颜色。乍一看,题中数据与颜色毫无关联,可是,根据已知条件,很容易联想到自由落体运动,并由此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重力加速度按纬度分布的规律,便可知道这是一只北极熊,是白色的。这便是知识与生活的巧妙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师生双方可根据教学任务,适当选择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与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这样,不但有利于高效率地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应把学习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并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用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和常用到的、常见到的物品来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巧妙地运用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科内容知识是教学的核心[2],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与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

1.导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是一门抽象科学。思维能力有限的中学生,其普遍认为物理知识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提高学生的能力[3]。要想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对学好它有足够的信心,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新课时,列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合理设计这些感性知识,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然后上升为更权威的理性知识。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例如,教师可例举饮料吸管为什么能将液体吸上来,让学生联想这是因为压强的作用;又如在讲解重力的课程中,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重力的现象,如漫天的雪花飘向大地,喷泉、落叶、熟透而坠落的苹果,这些形象而生动的例子,可以在学生心中形成对重力这一概念的形象又准确的理解。教师恰当创设生活情境,使每堂课一开始就以生活化的现象、情境展现,将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课堂举例多多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的理解,讲解新课时所举例子应更贴近生活。如,在讲述摩擦起电内容的时候,教师可列举出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飞舞起来;冬天夜晚脱毛衣的时候,会出现小火星和噼啪的声响。在讲述离心现象时,可以举出洗衣机脱水时的工作原理,等等。另外,为什么有的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与一只力量微小的飞鸟相撞会导致“机毁鸟亡”,为什么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为什么路灯和节日里七彩小灯泡要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

教师的讲授还应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让其自己联想生活实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3.实验教学关注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4],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实验不只可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进行,教师还可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教学。如玻璃瓶、废牙膏皮、盐水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的生活性,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价值。例如在讲述气体的压强内容的时候,让学生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片放在杯子口上,再将杯子倒过来,硬纸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来。在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时候,分别用酒精和水在黑板上写字,观察两者哪个干得更快。这些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可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后探究与练习生活化

实验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研究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令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这对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引导其观察、猜想、实验与验证。课后作业完全不必局限于课本,不是只研究纯理论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其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令其用书本上的理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这种随意性,更能拉近物理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比如学生用放大镜将阳光下的纸片点燃,在电影院里用偏振眼镜片观看立体电影,让学生对比打开不同数目的家用电器时电表转动的快慢,烧一满壶水和小半壶水哪个时间更久,等等。通过培养学生这种探究意识,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形成自主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上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头脑里自觉形成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楠,朱成科.教育关怀人的生活――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解读.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1).

[2]朱迪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阎金铎,梁树森.物理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建构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教务管理系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