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毒性红斑

时间:2022-07-11 11:47:23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85-01

新生儿毒性红斑,又名新生儿变应性红斑,新生儿荨麻疹,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约有30%~70%新生儿可发生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

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可能为出生后外界刺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或对来自于母体内某些具有抗原性物质所致的变态反应或肠道吸收物质的毒性反应,也有认为是病毒感染,但皆无定论。

组织病理

约2/3病例血嗜酸性细胞增高达5%~15%,脓疱培养无细菌生长,为大量嗜酸性细胞填充。 组织病理:红斑损害处真皮上部轻度水肿,血管周围有少许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丘疹初期真皮显著水肿,浸润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脓疱位于角质层下,或在表皮的毛孔或汗孔内,其中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诊断

多数在出生后4天内发病,少数出生时即有,最迟约有2周。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有些可先有弥漫性红斑,随后出现坚实的基底有红晕的1~3mm淡黄或白色丘疹和脓疱。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除掌跖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臀、背、肩等受压处,数目或多或少。皮损可在数小时后退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全身症状,经过7~10天自愈。

⒈多数在出生后4天内发病,少数出生时即有,最迟约有2周。

⒉皮损有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有些可先有弥漫性红斑,随后出现坚实的基底有红晕的1~3mm淡黄或白色丘疹和脓疱。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

⒊除掌跖外,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臀、背、肩等受压处,数目或多或少。皮损可在数小时后退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全身症状,经过7~10天自愈。复发罕见。

⒋约2/3病例血嗜酸性细胞增高达5%~15%,脓疱培养无细菌生长,为大量嗜酸性细胞填充。

⒌组织病理检查,红斑损害处真皮上部轻度水肿,血管周围有少许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丘疹初期真皮显著水肿,浸润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脓疱位于角质层下,或在表皮的毛孔或汗孔内,其中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需与葡萄球菌性或链球菌性脓皮病相鉴别,后者疱液细菌培养为阳性;与红痱鉴别,后者主要见于夏季湿热环境,气候凉爽可自然消退,与先天性鱼鳞样红皮病,先天性梅毒相鉴别.前者多见于近亲结婚分娩的婴儿,皮疹对称发生于全身,以肘窝,窝,腋窝和外最为明显,且掌跖部角化显著.后者产妇为梅毒患者,新生儿多营养发育不良,皮疹多见于掌跖,口周,生殖器,肛周及四肢屈侧皮肤,伴鼻,口腔,喉黏膜损害,及骨骼,内脏损害,且梅毒患儿胎盘异常.

另外,临床还常见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皮损,表现为鹅口疮,舌,齿龈,颊黏膜处白膜;及表现肛周和尿布区念珠菌感染,皮肤红斑糜烂,伴有丘疹,疱疹,脓疱,其病原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

治疗方法

本病有自限性,且无严重并发症,一般不须治疗,但对皮疹较重,分布广泛者,适当对症处理是有益的,可给予外用少量去炎松霜,炉甘石洗剂或扑粉,酌情给予口服苯海拉明糖浆,使皮疹较快消退,缩短了病程,有利于解除家长紧张心理状态.

预后

经过7~10天可自愈。

上一篇: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 下一篇:达州某银行男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