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6-25 08:39:12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6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较稳定型心绞痛危重,且轻于心肌梗死,病情介于二者之间,临床预后差,患者若治疗不当,快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1]。我科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UAP患者,尝试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诊断标准[2]确诊的48例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65.3±6.8岁。均表现为短期内心绞痛发作频繁,疼痛时间延长,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除外其他心脏病、合并中度或以上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功能损害以及未能按要求服药者。

1.2 方法

48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对照组)24例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组(联合组)24例。两组患者都实施以下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包括卧床休息1~3d、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抗缺血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吗啡;抗血小板治疗(拜阿斯匹林);抗凝治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每次为20mg,3次/d口服。;联合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次/d口服,每次(25mg)1/2片。定期监测和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血压、心率变化及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周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病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观察指标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 治愈:心绞痛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心绞痛发作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7O%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至治疗前的70%以下、40%以上;无效: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发发作次数增多,或持续时间延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2)治疗期间心电图情况:记录sT段恢复正常、sT段恢复接近正常、心电图与治疗前无变化的人数,并比较两组患者ST段的变化情况。(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面色潮红、头晕头痛、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发生异常的人数。

心电图疗效判定 治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ST段恢复>0.1 mV。有效:ST段恢复0.05~0.1 mV或主导联T波变浅≥40%,0.05 mV,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大于4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3 讨论

目前一般认为UA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

单硝酸异山梨酯为传统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长效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其机制可能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作用[4]。倍他乐克为选择性岛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肌,防止儿茶酚胺引起β受体兴奋[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严重,说明两组药物的安全性较好,故都是治疗心绞痛比较理想的药物。

本文通过对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疗效不同,联合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心率、收缩压及代表心肌耗氧水平的率压积(心率×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这也说明了倍他乐克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改善心肌缺血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6]。

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本文显示倍他乐克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较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有一定的优势,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估计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传统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经过多年的使用,患者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7]。

综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效果要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 195―198.

[2] 陆再英. 内科学[M].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74-282.

[3] 陈娟,田艳华, 李金锋.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绞痛[J]. 河南医药信息,2003,24(4):35-36.

[4] Bjorkander I, Forslund L, Ericson M, et al. Long-term stabilit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the impact of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 2009, 29(3): 201-208.

[5] Jneid H. The 2012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A/NSTEMI) Guideline: a critical appraisal[J]. Methodist Debakey Cardiovasc J, 2012, 8(3): 26-30.

[6] Ro?tman AP, Tankhilevich BM, Dolgov VV, et al. Dynamics of laboratory marker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during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J]. Klin Med (Mosk, 2012, 90(9): 43-46.

[7] Khovaeva IaB, Golovsko? BV, Batalova AA, et al. Time course of changes in brachial arte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during perindopril therapy [J]. Ter Arkh, 2012, 84(9): 30-34.

上一篇: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处置 下一篇:新生儿毒性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