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1 11:29:56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和流动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双亲和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留守家长大部分年迈体弱,精力差,思想也跟不上,大多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忽视他们心理健康、人格教育。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目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现象相当普遍,问题也十分复杂,“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成长: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学生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十分严重。不少留守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有的内向、自卑、沉默、悲观、孤僻、冷漠,有的骄横、任性,性情冲动,脾气暴躁,好走极端,常常将一件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恶性事件。这种性格和情绪缺陷,对孩子的人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2、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68.8%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2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环境,老人重于溺爱,亲友疏于管教,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孩子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更缺少精神和道德的引导与管束,无疑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3、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留守学生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农村老人70%以上是文盲,更是“科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致使留守学生的校内外学习丧失家长监管,缺少学习动力。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认真分析留守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1、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他们乐意参加的丰富多彩教育活动,尤其要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及配备必要的设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

3、学习上特殊关照。各校指派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学习,完成作业,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建立互助互帮“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学生与同龄且表现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使留守学生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以赛促练,提高能力。坚决杜绝对文化课成绩较差的留守学生歧视或不管不问现象。

4、生活上加倍关心。住宿制学校,要配备专职的生活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住校生的生活,确保他们的住宿安全管理。合理安排他们晚上学习、娱乐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集体的温暖。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从小处入手,将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四大关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5、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管理。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和侧面诱导。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促进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在“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中,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同时,各班级经常开展主题班会;将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帮扶;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等等。总之,正面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学生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留守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

上一篇: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