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对兴趣班感兴趣

时间:2022-07-11 10:09:45

如今父母真的是望子成龙,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可以倾其所有。

可是这些赶场的孩子们有多少是快乐的?他们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了吗?

“你的孩子上什么‘班’呢?”这已经是许多家长见面谈论孩子时必谈的话题了。每到周末,坐在大人车子上的抱着琴、拿着画架的孩子已经成了周末街道上人们见怪不怪的风景。不过,幼儿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都指出,参加幼儿兴趣班要把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

幼儿时期是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

“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来看,幼儿时期是孩子听觉视觉等感官感觉发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也就是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的好时期。”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李妲娜教授说,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其认知主要是通过环境给的感官刺激来实现的,而不是靠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比如,就像教给幼儿“瓶子”这个词的发音,单纯地告诉孩子“瓶子”的发音,不如跟孩子说:“把那个瓶子拿过来。”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了:噢,长条状开口的就是瓶子。与这个阶段孩子相适应的是艺术类的学习,因为艺术相对于其他的知识来说,其主要的载体就是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如果在这个时期利用孩子的这个生理发育特点去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事,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兴趣班有利于儿童成长

幼儿参加兴趣班无疑是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是有好处的。心理咨询师荀炎认为,首先从个性方面来讲,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即便是孩子也是有他的潜在特质的。幼儿时期是孩子感知觉、动作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然后在这方面进行加强培养,顺应着这个“强项”和孩子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就会事半功倍。参加兴趣班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就需要找朋友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同伴基本上都是同年龄段的孩子,而在兴趣班中则有可能遇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小社会化性质,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团队感是有好处的。

另外参加兴趣班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还有一定的补偿性。比如,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相对内向,就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一些具有团体性的活动,比如去跳集体舞,可以增加孩子的团体感以及与别的孩子交流的机会。还有一些好动的孩子,就可以让他参加一些相对安静的兴趣班,比如画画等。通过这种兴趣班可以达到协调孩子性格、行为的目的。

家长不要身陷误区

兴趣班的这些好处看来似乎是被众多的家长所推崇了,不然到了周末不会有那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游走于各个兴趣班之间。但是有的家长似乎也把兴趣班的作用推崇到了“极至”,甚至都有些“神化”了。但是,如何选择兴趣班,选择什么内容的兴趣班呢 ? 很多家长还存在误区。相关专家针对这些误区都 一 一 做了评论。

误区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上兴趣班的结果,希望看到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绩,钢琴过了多少级,画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而忽视了孩子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协调的能力,一些可贵的品质。

专家点评:家长一味看重结果,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教育就是诱发人的天生的本能,是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给孩子灌输什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家长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误区二:兴趣班越多越好

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都不输给别人。于是就把孩子周末难得的休息时间也安排得满满的,一个周末下来,孩子比平时还要累。

专家点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有漫长的学习生涯,而在学龄前的时候,家长就把这种负担过早地压在孩子身上,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会让他们对学习形成一种厌倦。而且上的兴趣班越多实际上是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其结果很可能是哪个也学不好。再加上有些兴趣班其实并不是孩子自己真正喜欢的,在家长的这种压迫下,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的一种厌倦、无力感、恐惧等。在这种负性情绪下学习,其效果不会好,而且还可能会抑制孩子的记忆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相当不利的。

误区三: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长小时候条件不好,没能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

专家点评:家长的这种情绪的释放是极其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还给孩子兴趣学习的空间

那么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专家也给出了专业的指导。

前提: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

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固然是关键,但是也要注意到不违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一些具有小肌肉活动特点的兴趣,比如乐器类,一般要到孩子5岁的时候才适合学习。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对小肌肉的指挥才成熟,孩子的骨骼、肌肉等各方面才比较适合做器乐性的练习。而歌唱,通常是不主张孩子作为专业去学的,除非是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声带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孩子在六岁前唱不准音是正常的。如果作为兴趣课,过多的歌唱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声带。作为舞蹈训练,孩子的骨骼长成熟、长好是在十一二岁。过早的专业训练会使他们以后的发育受损。所以舞蹈,可以去玩,但是不要作专业的训练。

关键:孩子的喜好

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孩子如果没有兴趣,自己不喜欢,那也很难取得什么效果。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问孩子:你喜欢吗?想上吗?现在许多兴趣班都有体验课,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先去体验一下。还可以做一些提前的“鼓动”工作,比如,带着孩子到乐器行去看看那些漂亮的乐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这门兴趣课的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是带着孩子看看其他的小朋友在学习这些兴趣时快乐的样子。这些都会为孩子带来正向的引导。总之,最好是能够按照孩子的特点来培养。

辅助条件:环境、老师

不要小看学习环境、老师的教学方法等外部条件。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可能就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孩子学习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孩子跟老师学的东西只占三分之一,同时他还会和自己的同伴学习。所以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这些因素是要考虑到的。

上一篇:孩子为什么“自言自语”? 下一篇:男孩?女孩?――宝宝性别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