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11 09:24:02

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 要:工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占据着人们很多的活动时间和精力,还是人们获得自豪感、成就感的重要途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梅奥的霍桑实验,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上,而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则应该体现在多个维度之上。

关键词:职业;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06-02

职业问题是社会和社会学讨论的热门领域,涉及的方面也很繁多。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结构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成分,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出现了市场经济因素,从而改变了由权力占有及“再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张宛丽,2000),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改变。原有制度结构之外新生的地位群体占有的资源大幅上升,主要为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合资、外资或是私营企业中的高级雇员、非公有制的企业家,而诸如农民群体、党政机关干部、工人、专业人员等群体的地位状况开始变化。在这个背景下,学者们对职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理论诠释和数据分析。在对职业因素的作用的讨论中,资源的占有与性别差异是得到最多关注的主题。单位组织将国家命令权力和资源交换性权力集于一身。个人利益或需求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单位组织(李汉林,李路路,2000)。而日益现代、开放的社会为中国女性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许传新,王培刚,2007),男性与女性在职业上受到的差异对待是这些研究的入手点。在特定时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也是另一讨论热点。工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从业人员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根据上文,本文试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作满意度的?

一、研究假设与研究对象

工作不仅仅占据着人们除睡觉以外最多的活动时间和精力,还是人们获得自豪感、成就感的重要途径(王保红,2008)。人们通过工作获得的自豪感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并且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意感。随着时展,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不同年代的人在价值观上也发生了很大差异。越来越多的人都看重努力工作这一价值观(克里斯托弗・斯瓦德,袁浩,2010)。工作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根据以上背景,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在性别与工作满意度上,女性对工作满意度较低

假设二:工作报酬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假设三:已婚者工作满意度更高

假设四:学历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学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

假设五:年长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高于年轻员工

(二)研究对象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于2008年进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成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婚姻子女、职业生活、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等。供分析使用的调查数据共1 200份。

(三)研究指标

1.因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是工作满意度。在问卷中,有关工作满意度的题目包含了对收入、工作安全性、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晋升机会和整体满意度这几个方面。整合后形成一个新的变量。

2.自变量

(1)性别:使用问卷中自动生成的性别变量。

(2)收入:在收入变量上,使用的是一年的工资。

(3)婚姻状况:数据中自动将婚姻状况分为五种:从未结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异、丧偶。为测量方便,将婚姻状况手动分为:未婚、已婚(包括再婚)、婚姻残缺(即离异、丧偶)。

(4)学历:数据中自动将学历分为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中专/技校、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因太过烦琐,手动改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下(包括中专)、大专及以上。

(5)年龄:年龄变量利用数据中的年代变量,用调查时的年代减去被调查者的出生年代即可。

(6)其他控制变量:除此以外还生成了工作时间、上下班时间、是否党员、是否得到过晋升、工作场所这些变量。工作场所分为在室外工作,在室内工作和在家工作。

二、结论

(一)性别与工作满意度

在模型中,性别作为自变量之一,成为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以男性作为参考对象来看,性别与工作满意度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关系,且是显著的负相关,即女性的工作满意度较低,根据之前学者的研究,尽管在市场化的社会,女性仍然属于弱势群体的观点,因而这个结果和之前学者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也契合了笔者的假设一。

(二)收入与工作满意度

同样,收入这个变量与工作满意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了先前的假设。虽然高报酬只是防止不满意的保健因素,但工作满意度是负相关,即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这个理论也有失常理。

追溯到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在处理原始数据时,笔者去除了年收入低于一千的。由于本调查不排除退休者、学生、失业者或无业者,而收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个人一年的收入也应该多于一千,而不对数据进行处理会增添很多调查时没有工作的人,这样的数据就是有失偏颇的。倘若不去除这些数据,用收入的对数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呈现正相关的,而用收入的对数的平方再进行分析时,发现呈现成了负相关的结果,因此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出收入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在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前是正相关,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而一旦跨越这个临界点,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

因此,如果要更深入分析收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调查群体应排除退休者、学生、失业或无业者。现有的数据告诉了我们收入与工作满意度并非正相关的关系,但到更细微的非线性关系,以及计算出那个临界值,数据都不是很准确。

(三)婚姻状况与工作满意度

在婚姻状况与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上也与假设有所不同。以婚姻残缺者为参照,未婚者与已婚者与工作满意度都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未婚者和已婚者婚姻满意度都是较低的,而婚姻残缺者的工作满意度反而更高。

共有1 192名被调查者回答了这个问题,按未婚、已婚(包括再婚)、婚姻残缺(离异或丧偶)来分类,其中婚姻残缺者有74名,查看年龄后大多为中老年人,这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无工作的人群,同时在数据上显示的丧偶的人数是56人,而离异的仅有18人,在总样本为1 192中所占比例过少,因此无法准备反映出真实的情况。所以不能因数据所测量出的结果是未婚者、已婚者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婚姻残缺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而下结论。当然,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婚姻状况与工作满意度是有显著相关的。

(四)学历与工作满意度

单独将学历与工作满意度建立回归模型时,学历与工作满意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在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学历与工作满意度一开始是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即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工作满意度高,而高中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工作满意度较低。而加入了工作场所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改变为了正相关,加入了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上下班时间,到是否有晋升这个变量时,大专及以上的人群的工作满意度也变成了正相关。在现代社会,学历还是进入一个可能让你更满意的工作环境的踏脚石,高学历者更有可能在更优雅的环境里工作,更有希望得到晋升,也因而对工作的满意度会更高。

(五)年龄与工作满意度

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工作满意度也越高。当然,随着其他更多因素的加入,年龄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渐渐低下去,但还是起着显著的作用。

(六)其他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是否党员这个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也有着显著相关的关系,并且呈现出负相关,这个是很有趣的发现。为什么党员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呢?或许是因为党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对政策的期待也更高,也可能是他们在各种先进性教育下比群众更感到现代中国的不良风气,因而愤世嫉俗起来了吧。

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即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满意度越高。当然我想这个工作时间的长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过劳死”是每个白领都担心的事情,在正常范围内,稍长的工作时间也能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会因此更高。

三、讨论

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的1 200个被调查者的数据中,本文对文章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了性别、收入、婚姻状况、学历、年龄这几个因素。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是否是党员、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也进入了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范畴。当然单一的因素并不能构成工作满意度的全部,只有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整体的对工作的满意度,抛开任何一个重要因素都是不全面、不够准确的。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在入职时,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等因素已经在求职者的考虑范畴内了。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和年龄也是单位考虑的因素,而就职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既是员工对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也是单位衡量员工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发现和分析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女性仍处于弱势的地位,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无法得到平衡。现代社会,女性从小风头就压过男性,有“阴盛阳衰”之说,在学校里优秀的女生更多,但到社会上反而是按着男性的规则来的,女性也因为有着孕产期等特殊问题求职压力和就业压力都较大。当然,和以前相比女性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要做到完全公平还不现实。

高收入、工作时间长未必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过劳死”现在已经不是个新鲜词了,但在求职时我们也都瞄准着知名单位。问起原因也大多是收入高,工作环境好,工作时间是一个隐性的话题。靠着高学历、一定的能力层层打拼进去,在高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下熬过每一天,大多能熬出头的是为下一份更好的工作奠定好的跳板,但下一份工作也不会更轻松。在外企奋斗到年纪大了,想进做国企,想去做公务员,稳定又轻松。笔者的国外亲戚回国后惊异于国内的工作时间如此长,无止境地加班,觉得惊讶的同时,我们早已麻木,觉得理所当然。一份说出去体面的工作,看起来有不错的收入,但实际付出早已超出了这份收入,与其说是满意,或许也正在寻找着其他的机会。

工作满意度只是整个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本的也只是对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描述分析,还有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值得研究,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讨论更多问题,并有所深化。

参考文献:

[1]慈勤英,田雨杰,许闹.收入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3(3).

[2]克里斯托弗・斯瓦德,袁浩.家庭、工作、金钱与道德――中国代际间的价值观差异[J].社会,2010(4).

[3]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J].社会学研究,2000(2).

[4]卢汉龙.来自个体的社会报告――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0(1).

[5]王天夫,赖扬恩,李博柏.城市性别收入差异及其演变:1995―2003[J].社会学研究,2008(2).

[6]王保红.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7]吴愈晓,吴晓刚.城镇的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分层[J].社会学研究,2009(4).

[8]许传新,王培刚.城市在职女性工作满意度及其效应分析[J].经济界,2007(4).

[9]徐安琪,张杰海.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3(4).

[10]宣兆凯,张江,谢文.职业评价的调查与研究[J].社会,1984(4).

[11]余慧,余艳艳.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7(11).

[12]袁浩,马丹.社会质量视野下的主观幸福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13]张贵良,雷韬,梁海梅.婚姻幸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6(8).

[14]张顺,郭小弦.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J].社会,2011(1).

[15]张宛丽.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十二年[J].社会学研究,2000(1).

[16]朱建芳,杨晓兰.中国转型期收入与幸福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9(4).

上一篇:发展中国家阵营内外部形势分析 下一篇:卢卡奇劳动目的论的哲学渊源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