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类试题特征与备考策略

时间:2022-07-11 06:30:38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类试题特征与备考策略

语言运用类试题是高考必考内容,近年来这个板块成为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因此,认真研究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发展动向,为下一年的高考复习确定总的思维方向。纵观近年来的各地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发现高考语用题考查点日趋成熟稳定,对于语言的本质与功用的揭示日渐深刻,语言材料日趋生活化和实用化,语言运用试题逐渐成为考查学生生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准确把握特点,为2014年高考做好准备,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总结,从其特点出发,把握试题规律。

高考语言应用题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对学生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综合改错中的对标点符号合理的使用,关联词语的恰当的使用,实词使用中上下文的逻辑对接与恰当表达,仿句类试题对修辞技巧的运用,等等。而这正是语言学习的必要内容,是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所以说,尽管语言运用试题题型千变万化,但其最根本的考查点还是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果说上述考点更多偏向语言的原始记忆与积累,近年来的试题呈现的新变化就是对学生语言思维的考查,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偏向于对考生综合思考能力的考查,从高考考题来看,对于语言的内涵体会得非常深入,比如对联类的考题,既考查语言语义理解,也考查合理运用,并涉及语言修辞,等等,这一类试题呈现逐年增加的势头。再比如“语句缩写”类试题,这类题更多强调的是语言的形式训练,关涉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其中思维的整合与分解,语意的重合与解构,都向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了挑战。

仿写类试题作为高考常考常新的题型,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生动、最直接的考查形式,有人说这一题型老旧,其实不然。这种题型是包含了对学生思维的有序类比性考查,体现了“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思想,因为语言的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最终归宿,是语言类考题的应有之义。2014年北京高考试题增加一题“微写作”,称其为写作,不妨称其为新型的语言运用类试题,这就是强调的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对学生根据语言积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学生的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自由度也更高。而这也就是在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本质的最高级的考查,也是今后高考语用类试题的重要的思路变化。

可以说,语言运用类试题在高考中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其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在增强。语言应用的“无所不用其极”,显然给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拟写留言、拟写致词、拟写广告与心得、拟写串词、拟写短评、拟写海报、拟写漫画标题、拟新闻标题、拟写解说词、“看图写文”“微写作”等题型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

通过对多年语言运用类试题的分析总结,能够明确这种题型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呈现出来的新变化,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中,尤其在各省市自主命题精彩纷呈的背景下,这类试题越来越体现出了与生活结合特点,重在“应用”,这说明语言运用试题已经走上正规化、常规化、新颖化。这类试题的审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要求学生意识到语言是拿来使用的,是表达人的思维或意识的交流工具,在此基础上仔细审题,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调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综合地分析、理解、表述。

明确了以上几点,复习备考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规律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对试题规律的总结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试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我们经常讲:最好的模拟试题就是高考题。因此教师不要盲目地求新求异,不能看中花架子,而是要扎扎实实从考点的基本特征出发,抓准抓实。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要在“语言”二字上做文章,从“运用”角度入手,无论题型怎样变化,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比如两个考点“仿写”与“实用文体拟写”,前者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的模拟训练能力,后者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的综合应用与表达能力。这两类试题本身并没有什么审题难度,关键是学生要明确试题特点和考查规律,有效组织语言,以思维带动语言,力求规范化、精细化。在备考训练中可以依据教材或者模仿经典语句,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力求表达不同的含义,做到细化语言,自由地用精确的文字表达相应的内容。

在备考训练中,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能力提高策略,鼓励学生确立个性发展策略,做到训练的层次化和有效化。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落实语言的训练的并不多,但是只要训练就要深入体会语言考题的本质,做到目标明确,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然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特征也有区别,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性训练策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期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教师必须开阔视野,目光远大,能从基础知识中挖掘能力,能从已知题型中探究未知题型,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注入新知识,从语文的本质入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言表达类试题中训练学生的思想,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他们能够写出文质兼美、有思想、有感情的文字;教师要对学生精雕细琢,从语言本身入手,教给学生认真推敲语言,做到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2014年高考近在眼前,只要能够明确目标,把握规律,有效训练,抓实到位,相信无论高考时遇到什么样的试题形式,学生都能信心百倍,取得优异成绩。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设境引情的几个常见策略 下一篇:浅谈高三班主任如何给学生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