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濮玉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1 05:44:57

玉米新品种濮玉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濮玉5号是濮阳市神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而成的,具有综合性状优良、产量突出、抗病性好、耐瘠薄等优点,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0015。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母本(Z2219):用中杆7922与齐319作基础材料,连续自交5代于2002年冬选育而成。

父本(H72):用昌7-2与Suwan1作基础材料,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濮玉5号以Z2219为母本、H72为父本进行组配选育而成。

2 主要性状

2.1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98天。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20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幼苗叶鞘浅紫色,第1叶尖端圆到匙形,第4叶叶缘浅紫色;雄穗分枝数中等,雄穗颖片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粉色;果穗圆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5粒;黄粒,白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31.6克,出籽率89%。

2.2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008年试验每667平方米产622.6千克,比郑单958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2.9千克增产6.8%,差异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在河南10个试点10点增产,0点减产,丰产性好,稳产性高。2009年试验每667平方米产606.8千克,比郑单958(CK)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51.0千克增产10.1%,差异极显著,居试验第2位,河南省11个试点10点增产,1点减产,丰产性好。综合两年22点次的试验结果,该品种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14.3千克,比郑单958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66.2千克增产8.5%。

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4000株/667平方米生产试验,平均591.1千克/667平方米,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9点汇总9增0减。

2.3 综合抗病性

据2009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抗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田间表现判定,该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强。

2.4 品质分析

据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该品种多点套袋果穗的籽粒混合样品品质分析检验报告:籽粒粗蛋白10.54%,粗脂肪4.8%,粗淀粉72.39%,赖氨酸0.352%,堆密度748克/升。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2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3 适宜推广地区及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宜区域

适宜河南省各地区种植。

3.2 高产栽培技术

播期和密度:夏播不晚于6月12日,一般种植密度为4000株/667平方米。

田间管理:

3.2.1 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包衣或拌种),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3.2.2 合理肥水。底肥:沟施N、P、K复合肥15~20千克/667平方米,播种时一次性完成;追肥:4~6片展开叶时追施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12~13片展开叶(大喇叭口期)时,施尿素20~25千克/667平方米。施肥后及时浇水。

3.2.3 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采取土壤封闭的方法进行化学除草。苗期用菊酯类或有机磷类农药进行叶面喷雾,及时防治地老虎等害虫,避免缺苗断垄;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心叶中施用呋喃丹等有机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和蚜虫危害。

3.2.4 适时收获,在全田果穗苞叶70%变黄、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时为最佳收获期。

上一篇: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 下一篇:小麦雨后青干预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