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优化工程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11 04:14:46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优化工程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针对“工程制图”课程特点,将传统的板书画图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分析两者的特点,阐明两者结合的优势。

关键词:工程制图;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9-02

《工程制图》课是当前高职高专师生普遍反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将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以及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学生大多能够意识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关键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和识图绘图的技能呢?以下笔者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结合来做一个探讨。

一、传统板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一个模型、一块黑板完成整个识图与绘图过程。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绘图过程的训练,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是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而形成图形的。学生在老师的一笔一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投影规律,清楚整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具有示范性好、互动性强的优点,对于绘图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识图有其不足之处。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物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要学好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一些概念,然而模型具有吸引力低、不易操作等缺点,同时把本课程中大量且不断更新的二维图形都制作成模型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的模型已无法满足本课程的现代化教学要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设计技术在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完成这种训练,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例如:采用AutoCAD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这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视图,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组织教学,具有生动、高效的特点。但其教学内容多,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缺少肢体语言,容易将多媒体教学变成机械的放幻灯片、念讲稿,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导致学生疲劳,反而降低教学质量。

三、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优点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了传统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再配合用三维模型演示,发挥各自优点,追求最佳效果。下面以讲解“平面立体的投影”为例,谈谈体会。

(一)课前必须充分备课,写出合理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要备好合理性教案,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教案除了纸质之外,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当前工程制图的多媒体课件较多,可以直接选用,也可以亲自制作针对所授班级学生特点的课件。笔者选用了湖北水利水电学院制作的“水利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上课时,先介绍“平面立体的概念”

由于所选的多媒体课件有3D模型库,且每个模型都可以用鼠标进行3600任意旋转,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观察此模型,学生有很强的兴趣,从而加深对平面立体形状特点的理解与记忆。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平面体的概念,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在3D模型库比较多个平面立体形体特征,把平面立体进行分类,并归纳出各类的形体结构特征,也将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3D模型库中以六棱柱和六棱锥为例,在黑板上画出各自三视图。在绘制图形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先画出六棱柱的二个视图,然后把3D模型进行左视方向的投影观察,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其第三个视图。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实现奖励机制,即上台画图正确加平时分,画错不扣平时分。每到此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是对完工后图形的是否正确发表意见,有的是对绘图顺序提出意见,还有的是对视图中图线线型提出意见。汇总意见之后上台同学自我总结,最后由老师给出答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绘图技巧。且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笔者只是把投影制图部分做了介绍。对于专业图部分,则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从网上下载共享视频,让不能亲临现场的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结合图纸中图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图示建筑的了解,减少识读困难,并节省课时。教师也可以把图纸中的投影图用三维软件绘制出来,增加学生由图到物的认识过程中的立体感形成等等。

总之,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完全的板书教学和完全的多媒体教学均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只有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用较少的学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与学双方均有新的起色。

参考文献:

\[1\]曹辉,梁飞华.“工程制图”组合教学法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8,(14):177-178.

\[2\]吴维雄,张黎骅.工程制图的多媒体教学方案\[J\].农机化研究,2002,5(2):162-167.

\[3\]贾小伟.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期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上一篇: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下一篇: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融合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