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读者导读工作浅探

时间:2022-07-11 03:45:30

高职生读者导读工作浅探

【摘要】高职生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方面存在盲目性,本文就如何做好导读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出规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 导读工作 读者培训 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53-01

高职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基础知识和经验所限,对图书馆的了解尚浅,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存在盲目性,使得实际效果打了折扣,从而造成图书价值的一种无形下降。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性,引导他们走上正确利用图书馆的道路。

1、开展读者培训

1.1 让读者初步认识图书馆

高职生对图书馆一般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我们要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使用图书馆。怎样激活和发挥出学生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呢?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形象教学法”,每年在新生入学时组织他们参观图书馆,让他们身临其境,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本馆的概况,如馆藏情况、服务窗口和内容,借阅方法和规章制度,通过参观和听介绍,使学生对本校图书馆有个初步了解。

1.2 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图书馆可以通过讲座、组织培训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图书分类的基本知识,让他们知道图书馆里的图书是按照分类体系组织排架的;二是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学生能利用相关的检索工具查找有关资料;三是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设备,向读者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

2、积极宣传图书

为使读者更好地借阅图书,图书馆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一是在图书馆主页设立新书通报专栏,及时通报典藏入库的新书信息;二是在书库设立“新书架”,每批新书转入书库后,都要陈列在新书架上,供读者借阅;三是借助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与教学科研联系密切或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图书;四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需要,向他们推荐所需图书。

3、加强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分专题组织读书活动,采取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设立读书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学生借好书、读好书,同时图书馆应加强阅读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

3.1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图书。部分学生由于缺乏选择图书的方法,随便看到什么书都想借,借回去一看不符合自己的需要,马上又回来还书,表现为借阅频率高,而阅读效果差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应及时指导学生,教给他们根据书名、目录等信息查找所需图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文献选择能力。

3.2 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讲究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应分别采取精读、泛读、浏览等方法。凡是图书馆编制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读物,都要求精读。对精读的读物,必须在了解全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些片断或章节,要边读边摘录,有的要熟读牢记,有的还要做练习题;在精读的同时,还可以采取扫读、跳读、错序读。几种阅读方法,各有千秋,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3.3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馆员要能因势利导。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关键在于馆员要能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正面引导。我们在工作中也曾碰到,部分学生热衷于借阅武侠小说,对小说的武打场面及故事情节有猎奇心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阅读,平等交流,探讨小说采用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以借鉴。我们通过引导的方式,逐渐地把学生的兴趣从“故事情节”转移到“写作技法的研究”上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发挥馆员“信息导航员”作用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借阅需求也会不同,因此,图书馆馆员应通过服务日志、问卷调查、与学生交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供导航:

4.1 图书馆应抽调部分知识面广、服务经验丰富的馆员,在流通处、阅览室等一线窗口,接待学生,负责向他们推荐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并解答读者的一般性询咨。馆员在接待完读者之后,要详细填写服务日志,定期在馆务会上交流,通报有关情况,总结有关经验教训,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4.2 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临时馆员,推荐专业书籍并解答读者专业方面的疑难问题。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临时馆员,可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弥补馆员专业知识的不足。专业老师能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学生当前及今后潜在的疑难问题,并且能围绕教学内容及进度,开出专业参考书目,指导学生来馆借阅。实践证明,专业教师参加图书馆工作,既可弥补图书馆馆员对专业不熟悉的缺陷,又可以把教学与利用图书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浅析电力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现状与安全对策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档案信息数字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