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1 03:01:09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理念

New Curriculum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reflection

Liu Liu

【Abstract】Teaching reflection in the “reflection”, in essence, is a regular teacher,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various phenomena of inspection, analysis, feedback regulation, so that the who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eaching increasingly optimized for the process. This will undoubtedly promote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teachers concerned about their depth to carry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Key words】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新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的“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点心得体会。

1.新的教学理念下,要转变教师角色

生物学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作为新型的生物学教师,一定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个性发展。而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生物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并且随着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也被动摇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生物学知识,掌握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生物信息的方法,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上。

教师角色的转变表现在由“主角”变为“配角”,应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

理念,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利,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三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时间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这回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三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2.新的教学理念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程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结论。二是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三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收稿日期:2011-06-21

上一篇:浅谈转变聋生及家长的就业观 下一篇:浅析初中阅读教学的作用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