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电影的双重奏

时间:2022-07-11 09:57:05

音乐与电影的双重奏

【摘 要】结合电影音乐的由来,电影音乐的特征来阐述影片中出现的音乐的艺术魅力。并结合影片《星空》来探讨其中的音乐与影片的完美结合,具体分析片尾曲“星空”对电影内容的再现性,对电影主题的深华性,从而达到影视与音乐的双重奏。

【关键词】电影音乐;星空;双重奏

一、电影音乐的由来

音乐作为一部优秀电影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成长的历史却不是与电影同步的。在很早以前电影的诞生是没有音乐伴奏的,只有单调的画面和人物行为活动的展现。而后来慢慢人们开始寻找与画面相一致的声音来掩盖发动机所发出的不和谐的噪声,这样就出现了放映时的乐队的即兴的演奏,但由于这种演奏的即时性常常出现演奏与画面内容配合不当的尴尬场面。于是人们开始进行新的思索,将观众所熟知的曲调旋律进行改编重写并按内容的不同来分门别类的演出。如用贝多芬的乐曲来传达大树倾倒、追逐逃跑的场面,而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来表明欢快、热烈的情绪。再后来乐队的演奏就被放蜡盘唱片的方式代替,一改以前的伴奏方式。这样就实现了音乐以一种声音的姿态进入了电影的独特帷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引进,出现了电影音乐的多元化的丰富展现,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为电影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1、表现内容具有确定性

单纯音乐的创作具有随机性,随着作曲家的感情的流动而变化,其内容题材不限,只要做出好的旋律并能够经久不衰的吸引大众就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成功的作品。而作为电影里头的音乐,却得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内容与曲调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电影音乐的作用是让人们能够通过音乐去更好的理解电影本身,而不是单纯的去品评音乐自身的美妙。更或者对电影音乐的要求是看的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几乎察觉不到音乐的存在。但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却必须的与电影的内容相切合,伴随着画面的展开,电影音乐的内容也必须是确定的,不容含糊的。

2、结构具有间断性,不完整性

纯音乐的播放必须的有头有尾,整个曲片的中间不可穿插别的成分,必须一气呵成。而电影音乐却恰恰相反,其结构具有不连贯、间断性的特点。它可以分步骤地进行,也可以同一段曲调在一部影片中出现多次,或是不断的只是机械的重复。换句话说,电影音乐可以不用遵循一般音乐的逻辑要求,而是走自己的风格路线去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来制作,达到似有似无的境界。

3、其存在的非主导性

电影音乐的出现是为了让电影传达的信息更加的明了易懂,却不是为了做音乐而做音乐的,音乐在电影穿插的过程中最好的状态是不被观众所发觉,完全把其理解为一种隐形的工具。而一般音乐的要求却是截然相反的,听的人首先就必须的接受音乐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物而存在,这样才能感知到音乐的本身的艺术性。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辅的非主导的作用,要求我们电影音乐的创作者的把此理念加以贯彻其中。也正反映了好的电影音乐其存在的似有似无的道理。

三、电影《星空》音乐的唯美运用

自2011年上映的电影《星空》以不算高的票房惨败而归时,其内在艺术价值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不容忽视的,所反映的现阶段成长孩童们脆弱的内心世界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摧残的真实的现象也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对年少的无奈的重现也好还是对年长人年少的回顾也罢,给与我们的是去敲响这个时代的警钟,这点是不可忽视的。电影《星空》展现的是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破裂的家庭,一个男孩的命运;一段短暂的相遇,一个纯真的故事。而作为折射电影主题的音乐在影片中也充当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尤以那一首片尾的“星空”唤醒了多少沉睡的心灵。

在影片中所穿插出现的音乐大多是以轻声乐的形式出现的,由world's end girlfriend所配的音,根据影片的内容所配的音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时而动感时而沉闷,但都是以一种小片段的形式回荡在广大观众的耳旁。当然,带给观众最大的听觉愉悦的要数那首片尾的“星空”,创作者五月天应邀为电影《星空》录制主题曲,以一首唯美的“星空”在影片结束时分再次扣醒观众的心,再次重申电影的主题。整首曲子似乎都是在诉说着片中的故事,片中的主旨。一种低沉的曲调奠定了整首“星空”的基调,开篇就以一种不可触摸的虚无来给我们传达得不到的美好,如“摸不到的颜色是否叫彩虹,看不到的拥抱是否叫做微风”,彩虹和微风是美好的,正如小美爱着的并同时深深爱着她的爷爷,曾经彼此相爱的爸爸妈妈,年少时结交的纯真的伙伴宇杰等等,在小美的世界里他们就像那幅一千片拼图星空里头所缺失的一片,都成为得不到的美好。她渴望有人的陪伴,渴望温暖舒心的家庭,不要去“一个人想着一个人”,最后变成“寂寞”。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只能是一种假设的“如果”和“初衷”,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如果只能停留在假设的阶段,折射的是一种生活剥夺了的假设,生活却只允许假设。而最早的初衷则转变成如今不尽的苦衷。面对爷爷的过逝,面对爸妈的分离,面对小杰的离去,面对美好童年的逝去,无奈最初的美好愿望一下全转变成不尽的苦苦挣扎。而此刻“只留下星空”像是永不掉色的无言的陪伴着我。慢慢小女孩随着“回忆、青春、梦想何时偷偷陨落”的伤逝,她爱过、感受过最后变成沉默,但在沉默中我们却发现了小女孩的成长,因为此刻的“沉默”正是她成熟的一种表现。脱去年少的恐惧,脱去年少的躁动,那收获的便是成长。最后小女孩终于明白了“所有、所得、所获,不如一夜的星空”来的真切实在。“寂寞可以是忍受,也可以是享受,享受仅有的拥有”,就如影片中她选择换一种心态去看待所发生的一切,去看待外界的事物,这才有了异样的发现。片尾的“我有一对爱我的爸爸妈妈,虽然他们没有办法再爱彼此。”“我有一群关心我的同学,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的了解我。”这些话语的背后无不表露出小女孩思想的成长,她选择了换种角度去观看整个人生,正所谓“知足者常乐”。所以也有人说,五月天创作“星空”这首曲子正是他歌曲“知足”生命的延续,或者说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给与了彼此的回应。曲终提到“至少回忆会永久,像不变星空陪着我;最后只剩下星空,像不变回忆陪着我”,这样回忆与星空最终结合,都是不变不退却的,也再次把影片《星空》进行深华。

这样电影与音乐出现了完美的双重奏,音乐很好的辅助了电影主题的再现、浓缩与深华,影片则全力打造了对音乐的诠释。不去以一种商业的眼光看待《星空》的价值,单纯的就其艺术本身而言,带给我们的价值是极其丰富的。

【参考文献】

[1]冯彪.电影音乐评鉴[J].国际音乐交流,2001(3).

[2]熊晓辉.略论音乐审美观[J].湖南涉外经济学报,2010(1).

[3]陈蕾.电影音乐的主体性[J].电影文学,2011(1).

[4]王泺泉.关于现代电影中声音与影像问题的思考[J].戏剧丛刊,2012(1).

[5]侯庆琦.谈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J].电影评价,2007(8).

上一篇:全球化视野下重庆区县城镇发展和工业化 下一篇:性心理健康与婚姻主观感受对西部农村留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