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0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1 07:51:35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0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踝关节骨折临床和手术资料,随访6-24个月。结果 采用苟三怀4级评论方法优3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8%。结论 早期手术,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下胫腓关节固定,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19-01

踝关节是人体骨关节中重要的负重关节,由于机械撞击、挫伤及间接暴力因素会发生骨折,其在全身骨折发生中的比率占到3.92%[1]。因间接暴力的大小方向以及踝足所处的姿势不同,骨折的类型也不尽相同。笔者所在科于2002年5月——2009年5月收治了50例踝关节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于2002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50例踝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为36岁。按照LangeHanson分型,20例患者为旋后外旋型,8例患者为旋后内收型,12例患者为旋前外旋型,10例患者为旋前外展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类型的选择 患者骨折为开放性,软组织轻度肿胀,没有形成张力性水泡,该类患者可以进行急诊手术;患者骨折受伤时间比较长,且形成水泡,可以辅以石膏对患者予以制动,患者保持中立位,还要抬高患侧,再用药物配合治疗,等水泡消失约7-14d后进行手术。

1.3 手术方法 在椎管内麻醉或单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下,依据骨折顺序依次对内踝进行固定,固定用加压螺钉、张力带钢丝,再用4-6孔钢板预弯后固定外踝骨折。伴有下肢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可用1枚长皮质骨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外侧皮质来进行固定,位置在踝关节上2cm处,进入方向从腓骨后外侧向前20°-35°,注意固定时要保持踝关节的功能位。后踝骨折可用松质骨螺钉沿着关节的前后方向来加压固定。术后根据固定情况及骨折情况用石膏固定2-4周。

1.4 功能锻炼 术后要把患侧肢体固定于自制的腿架上,保持中立位。术后第2天告诉患者主动练习屈伸趾关节运动,以疼痛能够忍受或自感稍微疼痛为限度,疼痛逐渐减轻,可以增加锻炼趾关节及踝关节的强度。关节伤处的肿胀减轻后,可撤除腿架,把患肢转移到病床上,此时,如果肿胀不加重,可将患者进一步转移到床沿,还可告诉患者把患肢垂在床边,关节患处有肿胀感,坚持3-5min,重新把患肢放置在腿架上,重复上述操作,同时锻炼踝部的屈伸功能。15天后,告诉患者用一长3m、宽15cm的布带绕过足底,练习蹬踏动作,在感觉能承受力量时可以试着练习站立。30天后患者可以练习下蹲,下蹲时足跟不要离开地面,渐渐地尽量让膝关节超出足前端。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文献[2]中苟氏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踝关节伤处不再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进行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评定为优;在活动或劳作后踝关节伤处有轻度的疼痛或不适感,背伸或跖屈不超过10°-15°,X线检查骨折愈合评定位良;踝关节不时有酸痛感,持重乏力,背伸或跖屈不超过16°-30°,X线检查踝关节有轻度畸形评定为可;踝关节不能负重,负重即痛,跖屈受限超过30°评定为差。

2 结果

对本组患者在术后进行指导康复锻炼,并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按照苟氏评定标准,结果38例患者被评定为优,6例患者被评定为良;4例患者被评定为可;仅有2例患者被评定为差。本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88%。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会损害到踝穴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对人体最大的影响就是失去持重、保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因此,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恢复踝关节正常的结构及功能,还要多和患者交流,使其配合术后的功能锻炼,这是促进病情康复的关键。该类患者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踝关键损伤处周围组织轻度水肿,没有出现水泡,则要即刻手术,否则,延长时间越长伤处周围组织会出现水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脆性加大,不利于缝合,同时,骨折后时间过长其自身的修复机能也会遭到破坏,这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不利。而踝关节伤处如果肿胀比较严重,且有水泡出现,则要对症处理后,再行手术。手术固定要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这样可以防止内踝卡挤作用导致外踝复位困难,外踝正确复位对术后踝关节稳定非常重要,因此,也要给予重视。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超过1/4,要给予固定。对于合并有下肢胫腓关节分离的情况也要复位固定,这有利于稳定踝穴。该类患者还要重视术后的功能锻炼,护士可以指导患者主动进行锻炼,这对关节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主动练习足趾及踝关节,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循环,还能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自我“舒理”的作用;而练习足部下垂或抬高,有利于建立并促进患肢的侧支循环;练习蹬踏及站立能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影响;练习下蹲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伸屈功能。

参考文献

[1] 苟三怀.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4):276-277.

[2]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17.

上一篇: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分析 下一篇:神经外科护士对护理出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