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竞走运动员运动成绩方法探析

时间:2022-07-11 07:13:44

提高竞走运动员运动成绩方法探析

摘要: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竞走运动员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竞走教练员训练重点是在耐力训练的基础之上,特别应该重视和加强技术训练,我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较高的步频技术特点上,力求增大步幅,使步频和步幅得到最完美的结合;同时也探析了提高竞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科学训练理念、手段、方法,为竞走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and data statistics etc., this paper made a multianalysis on technology of race-walker in China, considered that at present race-walking coaches in China should especially focus on technical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endurance training; Our race-walkers should strive to increase the stride length and make the most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tride frequency and stride length on the basis of a higher stride frequ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researched concept, means, methods of scientific training of improving the athletic performance of the race-walkers,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ace-walkers and coaches.

关键词: 竞走;运动员;成绩;方法

Key words: heel-and-toe walking race; athlete; performance; method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91-02

0引言

竞走是在普通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耐力性田径运动项目,要求步幅大、步频高,前进速度快,两脚与地面保持不间断的接触,它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主要包括男子20km、50km和女子20km 三个世界大赛正式比赛项目。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现阶段我国竞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别教练员训练水平,提高竞走运动员比赛成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 80人,男子50,女子30人,我国一线队伍的国家队、各省市专业教练30人。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营养学等相关著作和有关竞走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数十篇。②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本课题组请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研制调查问卷,对我国从事竞走运动的专家、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③访谈法:走访竞走运动项目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主管竞走项目训练的行政部门领导、各训练层次的教练员、运动员。④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2.0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

2.1.1 竞走有较高的步频和较大的步幅优秀运动员的每分钟步频已有原来每分钟200步逐渐增加到210步左右,有的可达到220步以上,步长一般在105~120厘米。速度已达到4米/秒以上。世界纪录创造者,中国运动员徐永久、阎红、关平、李素杰在10000米比赛中每分钟平均步频分别是206步、217步、210步、211步;每步平均步长分别是109厘米、106厘米、107厘米、106厘米。以42:19.0和1:19:44.0优异成绩获得1995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杯竞走比赛女子10公里和男子20公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高红苗、黎则文的平均步长分别是102厘米和118厘米,每分钟平均步频分别是213步和216步,他们的个别段落达到224步;以3:41:20.0获得50公里冠军的优秀选手赵永胜的平均步长时114厘米,每分钟步频是208步。

2.1.2 竞走时,身体保持正直姿势稍有前倾竞走时,身体重心的活动轨迹是不断向前的上下左右结合的微波浪形。上下起伏幅度要小,一般不超过5cm。重心活动轨迹应趋于平稳,更有利于向前移动。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在垂直支撑阶段的身体前倾角一般是2~3°。脚离地面很近的向前摆腿、腿伸直并以足跟先着地,着地时脚与地面的夹一般是36~38°。这样可以保持身体重心平稳,减少前蹬的制动力。

2.1.3 骨盆沿身体纵轴转动明显即迈步时靠近身体中线落地,两脚落地轨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既减少体力消耗同时又减少了腿部和腰部的多余动作,而且还有助于增加步长(每步步长可增加2~3厘米),减少腾空时间。这在超长距离竞走比赛中显得更为为重要。

2.1.4 肩部和两臂活动幅度大竞走是始终强调全身要协调配合,不可僵硬地用力,做的身动心想。特别是肩部不能出现耸肩动作。两肘关节自然曲约90°,两臂沿身体两侧积极前后摆动。

2.2 中国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改进办法目前困扰中国竞走运动员最大的问题是:第一,运动员髋关节摆动不充分,摆动的轨迹也不正确。中国运动员的髋关节一直在一个水平上前后摆动,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充分利用髋关节向前摆动时的动力,髋关节在摆动时不仅要向外旋转打开,而且在前后、上下、左右3个平面上都应有摆动。第二是我国竞走运动员步幅普遍较小,导致后腿在蹬地的时候伸不直,膝盖没有完全打开,这样队员蹬地的时候没法发力,速度自然也上不去。具体在技术细节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改进办法如下分析。

2.2.1 步幅过小,髋关节转动不灵活和国外优秀竞走运动员相比,我国竞走运动员步幅较小,原因其一是因为我国运动员较欧美国家运动员身材相对矮小,腿长自然受到局限。其次就是因为竞走运动员髋关节灵活性差、运动员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腿部肌肉柔韧性差,腿蹬地力量差。改进这一问题,教练员应多给运动员观察技术图片,特别是观察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图片,使其明确大步放松的意义;多做加强髋关节灵活性、柔韧性的练习,强调运动员有意识地向前送髋,从而加大步长;另外还要多加强腿部肌肉柔韧性专门练习;最后让运动员沿标志大步走,使两脚落地轨迹接近直线;上坡走练习加强腿部蹬地力量和踝关节力量。

2.2.2 脚落地生硬不圆滑,特别是脚跟落地不明显,全脚落地

产生原因主要是小腿过早前摆,脚跟着地时没有及时做滚动动作,脚跟落地时动作过猛,这样容易造成脚跟受伤。教练员应该时刻注意运动员,一旦出现要及时提醒运动员,减慢速度和步幅,使其“柔和”地走,强调脚跟落地时做迅速的向前滚动走,且要使脚跟靠近地面。

2.2.3 摆动腿前摆时抬膝过高,摆膝方向不正确产生原因一是由于摆腿方向偏上、髋关节前摆动作不明显,重心及时前移不够;其次有些运动员摆膝方向不正确,膝关节向外展或向内扣,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比赛成绩,教练员应及时给运动员讲解正确摆腿技术,看影像图片,依然要发展专项基础练习,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

2.2.4 竞走时有腾空阶段产生原因是由于走速超过本身的水平、追求大步超过自身条件的可能、蹬地方向不对、重心上下起伏过大。教练员改正方法是注意技术稳定的漫步走、步幅适中快速落腿中速走、缩小蹬地角度的竞争、控制重心平稳竞走。

2.2.5 竞走时全身肌肉紧张,步频慢产生原因动作紧张不协调、不合理、节奏感差、用力不足。教练员纠正办法:不断给运动员强调放松全身,不断加强全身协调动作练习;教练员要求运动员按节奏信号(击掌、节拍器)走,下坡快频走、负重(沙袋)快频走等。

2.3 中国竞走科学化训练方法当今训练发展趋势是:训练负荷正从大运动量向大强度方向转化,负荷量和强度逐渐增加。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相结合,两者同时变化,同时达到最大值。这一新的训练观念和方法,在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中比较适用。

2.3.1 为强化训练过程和大幅度提高机能训练水平,使各种专门训练手段的负荷量达到最大数值,这些专门训练手段包括高原训练,应用各种比赛的训练,增大难度、增大强度的训练等。这些专门训练手段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应用这些专门训练手段,才能强化竞走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使之达到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和专项耐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

2.3.2 参加主项以及相邻项目的比赛,增加比赛次数,以比赛作为最有效的专门训练手段。

2.3.3 专项训练采用接近比赛要求条件下的训练,使运动员在训练强度、比赛战术和比赛场地条件的适应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2.3.4 注重提高技术训练的效果。主要通过应用和不断改进现有的技术训练手段,应用和改进对技术训练进行检测控制的仪器和方法。

2.3.5 应用模式化训练。通过综合性、针对性、严格定量化的模式训练,使身体负荷、心理负荷、技术、战术、比赛场地和气候条件达到模式化的要求。

2.3.6 不断完善训练和比赛之后的恢复制度。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这些训练的发展都会对进一步专项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2.3.7 高度重视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克服运动员对比赛的恐惧心理,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多让运动员参加比赛,包括国内、国际的各种类型的竞走比赛,使运动员从中积累比赛的经验,总结比赛的失利教训,从而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和参赛能力,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获胜意识、同时,经过多次参加比赛,也有利于了解对手的特点、技术与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结论

3.1 中国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国际优秀选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3.2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仍是采用高步频的技术风格,今后能在高步频的技术特点上适当增加步幅,将使我国竞走技术趋于更完美。

3.3 中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正确的运用、理解技术动作,实现技术动作方面国际化,使我国选手在大型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3.4 竞走项目依然是在身体耐力素质训练基础之上,加强专项技术训练是训练制胜规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

3.5 重视运动员的战术、心理训练、训练后的超量恢复以及合理的膳食营养等都是确保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79-280.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宗华敬.路在脚下――立足奥运战略的中国女子竞走运动[J].田径,2004,(4):26-27.

[4]康喜来.田径项目运动员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4,(3):22-25.

上一篇:浅析多元化传媒时代的校园文化宣传 下一篇:TRIZ理论在价值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