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看世界 WTCC中国站\CTCC收观战

时间:2022-07-11 03:28:52

世界看,看世界 WTCC中国站\CTCC收观战

办?还是不办?WTCC中国站在CTCC赛季过半依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直到比赛前两个月,事情才被最终敲定下来,姑且无论内里有何故事,但国际大赛能来内地办赛总是好的,尤其跟CTCC在同一场地比赛,同是房车赛,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一下我们差距到底哪里?

复杂抑或简单

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一直有两套颇为复杂的运动规则、车辆改装规则。基本上,这两套规则处于“两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的动态变化当中,谁能“吃透”规则,谁就能在赛季占据主动。所以,在过去数年,出现了宝马、西亚特和如今的雪佛兰轮流坐庄的态势。随着宝马从2010年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新战场DTM德国房车大师赛,将一众厂队车手抽走,如今的WTCC基本进入了“雪佛兰时间”,雪佛兰车队在本赛季牢牢控制主动,包括在中国站这场比赛。

“排位赛前十名倒序决定第二回合,静止发车时发车排位,第一回合采用动态发车……”复杂的规则无非想让局面“搞得更乱”,当然了,强队自然可以策略来制造优势,比如在排位赛一直“憋着”的雪佛兰车队赫夫如愿以偿通过排位前十拿到了第二回合杆位,虽然最后因一次比赛碰撞将冠军位置让给了队友伊万・穆勒……我无意在这站比赛结束一个多月后,再跟各位读者深究每一个比赛细节,相信这也不是你们想看到的,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案例来让大家明白在房车赛中加入一些有可观性的玩法是必须的。

关于如何与世界接轨的话题,我们之前有过很多建议,简单复制国外做法是不可行的,车队(车厂)也没有能力跟上,但我们可以在规则制定上做好前瞻性,尽早敲定未来一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车辆改装规则,在运动规则上增加一些新玩法,如倒序发车,奖励积分等,在2011年赛季,车队(车手)挖空心思地放在加重规则上,表面上很聪明,个个都是数学家,但实际上,光在平衡加重规则,对这项运动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就像一个水桶一样,不漏水了,不等于它装的水就增加了。CTCC一年比赛八场下来,除了一些激烈碰撞引起争议外,令人印象深刻,堪称经典的场面依然不多,证明我们的比赛手段还比较单一。

4秒不是差距

WTCC中国站比赛地从广东移到上海之后,本来是要去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来到这个更为细小的天马山赛车场,一直声称是“主赛”的CTCC各车队被无情地挤到了赛车场后场一角落里,加上周五、周六,上海是在下雨,还有方程式作为垫赛,令原本就很挤的天马山赛车场显得更加的密不透风,令一众国内车队技师和车手都大为抱怨。WTCC车队在维修区通道上方架设了不少的天气(风向)预报装置,CTCC车队进出维修区通道就要更加小心翼翼了。幸好大家总算忍让,大家都尽可能在互相配合着。

既然是同场(地)竞技,大家免不了将两个赛事的圈速进行比对。我赛后认真翻阅了赛事数据,雪佛兰车队的曼纽在排位赛最快时间是1:05.555,比赛最快圈速是1:06.463,CTCC车队中,以较接近的超级量产车自然吸气组为例,本站获分站冠军的东风悦达起亚778车队的卢家骏决赛中最快圈速为1:09.746,粗略估算了一下,差距大概在4秒左右。当然了,虽然同为2000cc自然吸气,可两个赛事的车辆改装规则差异巨大,车手水平也有相当的差距,4秒只是一个简单、直观的参考数字。如果将赛事放到上赛场举办,WTCC赛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圈速差异一定被拉得更大。差距一定是有的,在乎你如何学习对方长处。应该说,WTCC为CTCC树立了标杆,无论在规则、宣传、电视转播,抑或是车厂支持,车手水平上面都做到一个很高的标准,周六下午,排位赛过后,WTCC技术人员在抽检赛油(整缸油抽检),车队人员在通过实时天气预报装置预测天气,工作细致入微,这些比赛手段在国内赛事中还甚少看到。我们不崇尚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但在赛车领域,国外顶尖赛事的从业者对汽车运动的认知和解读的确比我们要深。大学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只有经过自己思考的东西才是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我们的赛事才有真正的促进。从这个角度来说,买一张机票到上海看一场如此高水平的比赛,我觉得很值当。

三个冠军背后的故事

除了长安福特车队提前拿下了超级量产车自然吸气组车队年度冠军之外,其它组别的冠军都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最让人欣喜的是香港好手甄卓伟最终圆梦登顶,三年前,看着他刚刚加盟国内的CTCC比赛,对待身边任何人都谦卑有礼,有实力,有斗志,有丰富的比赛经验。进入赛季后半段,他把握着几个夺冠关键点,带有明显的积分优势进入收官战,决战虽然紧张,但他在队友江腾一的掩护之下,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多“骚扰”,尽管最大劲敌卢家骏顺利胜出本站赛事,在积分榜上也不敌甄卓伟,甄卓伟拿下了车手年度冠军,也帮助长安福特车队打破了“过往三年只赢车队冠军,不赢车手冠军”的宿命。长安福特车队在2012年启用新一代的福克斯赛车参赛,此番“双冠王”更像是为这一代的福克斯赛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二个主角是人称王教官的王睿,我留意他在赛后年终颁奖礼上笑得格外开心。从2004年CCC开始,这位老将一直在为这个荣誉苦苦追寻着。今年八站比赛,由于两站跟CRC拉力赛撞期,王睿是少战一场的,但在他参赛的场次发挥出色。在比赛中,小将张臻东一度爆发,但王睿还是在积分榜更胜队友高华阳,拿下这个今年才有的超级量产车涡轮增压组年度冠军。据悉,在2012赛季,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组别将会合并计分,提高组别含金量。无论如何,王睿终于在自己的冠军名录上写下一个场地头衔了,难怪笑得如此开心。

中国量产车组越发没落,最后一站集中在北京现代纵横车队与海马福美来车队之争,两队的车手交锋相当激烈,上演一场“碰碰车”大赛不为过。最终,马青骅拿到车手年度冠军,海马福美来车队拿下了车队冠军,对于海马汽车来说,这个苦等7年之久的荣誉别具意义,更坚定了车厂继续支持参与汽车运动的决心。

从2011年4月9日到2011年11月6日,2011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全年的八站比赛已经全部结束,跨越31周,七个月,总计211天,经历了从南到北,从北回归南的历程,CTCC的2011赛季终于跑完,留给大家的思考还将继续。

上一篇:盘龙路,旋游胜 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龙游战... 下一篇:完美收官 东风悦达起亚778车队天马站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