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意识

时间:2022-07-11 01:58:52

管理者的意识

[摘要] 在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管理者的意识是决定民营企业成长和壮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现实中,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在意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是值得重视、阐释并纠正的。

[关键词] 管理者管理者的意识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发展势头强劲,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民营企业从创业阶段进入科学管理阶段时企业的各方面问题更尤为突出,对于民营企业管理者也是一次生死考验。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的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直接决定一个企业成与败、兴与衰的关键。在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意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有些联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在对现在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意识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下,得出以下的几项意识是现在发展中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所普遍存在的和应该予以注意与改善的。

一、居功自傲,自我认识不够

现代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应精于管理,苦练内功,使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经过了艰苦的创业期,企业的领导者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也应有所提升以应对管理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家往往被这胜利的成果冲昏了头脑,盲目自信,导致在民营企业中的过度集权,一个人说了算。这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作到决策快、效率高,但是这种管理风格也极易导致决策随意、任人唯亲等等弊端,又导致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认为企业不是我的,发展好坏与我无关,不关心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战胜自己的虚荣心,用常识来战胜常情。真正认清楚自己的企业是个什么状况,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什么位置,面对报表,实事求是,按照正常的民营企业的常识去做,为企业的进一步成长探寻科学的管理方法。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认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要逐步地变成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江湖大哥,更不是一个媒体上的企业家,而应该变成报表上的企业家。巨人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因我一人的失误,给集团整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恰好说明,权力必须有制约。” 不仅是巨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决策基本上是独断体制,因此,没有人能够阻止姜伟“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模糊性、决策的急躁化”,也没有人能对吴炳新的“三株年销售额在1999年达到900亿”的宏伟目标(按这一目标,三株很快就可跻身世界500强)提出质疑。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付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工具就是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克服清楚的自我认知,以科学管理为武器,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更广的天地。

二、对生存和发展环境的认知

21世纪,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竞争环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第一,市场竞争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全面深入地展开;第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民营企业带来直接和巨大的挑战;第三,企业自身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约束。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这二十几年中,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过程的演变也对管理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企业需要从机会导向战略导向转变,管理者需要的能力是全面管理的能力:战略、品牌、创新、生产。

图片来源:《略胜一筹》曾鸣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对这种改变意识不够,导致很多的企业认不清环境纷纷落马,半路夭折。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清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去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战略管理眼光去把自己的企业做一项能长期生存的是事业。中正公司的哲为认为:企业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类型的领导者,而这些领导者都各有特征。我们之所以崇拜创业型的企业家,是因为这类领导人的特征强烈而明显;成熟企业领导者的特征是缜密、警觉,他这些特征是运行于日常管理事务中的,不像创业型企业家那样壮怀激烈,而是显得平淡,但他们同样重要。

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并不重视管理

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当企业进一步发展时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但意识到这些只是民营企业从创业阶段的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一个前提条件,并不构成企业继续稳定发展的充分条件。在现实当中往往是这样两情况: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些,但并不想改变,咎其原因有很多,不想有太大的发展,满足现有获利,安于现状,或权力需要迫切,想一直独揽大权,企业再发展自己就力不能及了等等;管理者想完成企业的转变,然而并不懂得如何改变管理方式或改革的决心不大会使转变半途而废,导致企业改革后仍大部分甚至全部沿用原来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最终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企业的前途暗淡。民营企业组织其实有相当大的问题,主要就在于组织的江湖化、家族化,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的治理就其不到应有效果,股东不像股东,CEO不像CEO,经理不像经理,所有公开的标准都不起作用,这样的公司组织就非常乱,更不要说继续发展了。

对于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必须顺应企业的发展趋势,让正常的商业方式进入,江湖方式退出,把原来最初按“水浒模式”建立的一种企业组织,最后变成一种科学的实和适合企业发展情况的公司制理模式。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要接受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或借助外部力量,或引入管理人才,或管理者实现自身转型和企业转型的合一,使企业顺利完成从企业家型的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以期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做大,做强。

四、角色意识淡薄

中国的企业大多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一身,董事会形同虚设,下级也只能俯首贴耳。这些条件与权力的结合,必然使我们的企业家个人拥有了全世界最高的经营失误机会和决策错误机会。正如史玉柱所讲:“决策权过度集中在少数高层决策人手中,尤其是一人手中,负面效果同样突出。特别是这个决策人兼具所有权和经营权,而其他人很难干预其决策,危险更大 。”

在讨论中国民营企业顺利发展和企业家如何避免失败问题时,不少专家就曾经指出:“有不少企业家能创业,但未必会管理,如果企业家能从创业者过渡到管理者,当然最好不过。然而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完成此次过渡的,如果能力不及,就必须引进管理人才,但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是从‘无产者’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又怎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把企业交给别人管理。” 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为什么国外CEO决策失误要少于中国企业家。除去个人素质不讲,他们的决策权力比中国企业家小,受到的约束比中国企业家大,因而犯错误的机率就小。

在现在的民营企业发展中管理必须有清醒自我认识,及时地找到自己应扮演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是一个必经之路。

五、企业发展战略意识淡薄,目标暗淡,盲目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当中,已经看到对于二十一世纪今天的民营企业来说,面临的是过剩经济,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对管理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全面管理能力:战略、品牌、创新、生产。在企业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最多的就是竞争,而与竞争应运而生的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那么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民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略胜一筹”。

但事实正好相反,对于很多的民营企业发展来说,并没有清晰的战略,他们所奉行的就是唯利是图,当创建企业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拥有某些资源,或在市场经济初期的某个好的机遇或项目,使企业很快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但当此时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清晰的分析企业的战略环境,而是仍延续原来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唯利是图,只要赚钱什么都做,目标暗淡,盲目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在这个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在最辉煌的时刻跨塌。有些企业意识到了这些,遵循战略管理的要求,清晰的分析自己的战略环境很快从这样的风潮中撤出,这些就是今天的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这些著名民营企业。

以上是在当今的民营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最容易出现的意识,也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地转变认识,充实自己,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增强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意识,努力发展企业,完善管理,面向市场以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市场将是一个没有国籍的国际竞争大舞台,民营企业家在带领民营企业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要走出去,使企业在这全球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曾鸣:《略胜一筹: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维迎盛斌:《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王德章:民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J].商业研究,2001(12)

[5]郑修敏:民营企业家要有危机管理意识[J].领导科学,2006(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如何借助价值链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