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之感恩教育

时间:2022-07-11 01:38:59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之感恩教育

摘 要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渗入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机制,也是国家和政府资助工作的目标之一,更是高校育人功能的载体。然而在执行资助体系资助工作者会遇到各类不懂感恩或者根本就不想感恩的贫困生。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就需要更加关注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提升资助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校资助 贫困生 感恩教育 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anksgiving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unding Work

DANG Ruiqiong, YANG Fan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 College poor students' funded work into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a long and effective working mechanism, but also one of the goal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funded work, and is also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al function carrier.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sidized funding system will encounter all kinds of poor students who do not understand or simply do not want thanksgiving. Faced with these problems, nee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mprove funding educational function.

Key words college funding; poor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sense

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今年来各高校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也日趋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比例也在持续上升,有关贫困生的更多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部分贫困大学生应具有的责任使命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优良品质日渐消失,与之对应的自我意识、拜金主义越来越占据首位。因此,在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的指导下,将资助工作和感恩教育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参与感恩活动,深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建立高校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更好地实现国家进行资助的目标。

1 感恩教育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诠释

感恩教育,是“内化”心理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灵成长的教育,不仅净化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良知,还激发人们的爱心、责任心。使受教育者能够知恩,感恩,报恩,甚至施恩于人。它是一种用感情打动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用善心启发善良的人性教育。①

1.1 培养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完备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健全受助学生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②

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索取而不知回报的人数日益增多,每位教师都知道,感恩意识并不是简单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而是一种自立意识、责任意识、自尊意识。一直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业问题,早就提出“决不让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的重大决策,所以各高校都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勤工助学等多元化帮扶为辅的资助模式,为每位需要帮助的同学搭建健康发展的成长平台。在高校资助工作中,每位受助的同学都在无偿地接受来自政府和中央的恩情,对他们适时进行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接受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来唤起被资助者的感恩情怀,帮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全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

1.2 帮助高校贫困生学会如何感恩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做感恩教育。假如我们做老师的只知道奉献,而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学生,那么他们无从感受到人们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因此,有新闻报道说,有位67岁的老先生为在读大学的女儿筹集学费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卖艺三年,而他的女儿却毫不知情,这样的现象让人心痛而无奈。所以,爱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来实现,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提醒学生给父母亲打电话,记得父母的生日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从活动中体验到感恩情怀,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生活、学习中去体验并实践感恩。这要求我们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的完善,并能很好地回报社会。

2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当前,各高校通过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得到帮助的大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这些资助怀有感恩之情,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同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只懂得一味索取,不愿意付出,生怕自己吃一点点亏,所以在资助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拿到资助就立即挥霍,且不会感恩的学生。

2.1 感恩意识在资助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方面存在困难,资助体系要求的是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形成统一标准,虽然有评议小组做保障,但还是漏洞百出,让一些非贫困生钻了空子,获得资助后自己享乐,失去了最基本的诚信品质,更别提无私奉献了。据报道: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原先每年可得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资助金日前被资助者取消,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感恩,在受助的一年里,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也没有任何感激的话语。③其次是对部分贫困生的资助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规律”,这部分同学已经习惯了被资助,不积极上进,抱着一种在大学里面饿不死并混日子的人生态度,什么活动也动摇不了这些同学们的顽固思想,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这类学生谈何感恩?另一类群体是真正的贫困生却嫌贫爱富,他们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自卑心重,心灵脆弱,内心深处仇恨自己为何不生在富人之家,容易产生心理扭曲,这类群体需要正确的引导,并不断传递正能量,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信心即可。最后一类是怀有感恩之情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积极乐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全校师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感恩意识和爱的力量,这类学生也成为各大高校独特的风景线。

2.2 影响高校贫困生形成感恩意识的要素

第一,家庭教育。出生在90后的大学生的父母都想着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虽然自己艰辛,但决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头,这些无私付出,恰恰使学生远离了中华传统美德――感恩。④部分家长素质不高,也不以身作则,孩子的成长固然会受此影响。第二,人文环境。新时期的在校大学生思想被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信息充斥着,它们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很多高校注重辅助贫困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却忽视了贫困生心灵的抚慰,学生们不了解资助的真正用意,使得社会责任感缺失。第三,个人素质。部分贫困生因长期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慢慢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金钱的欲望越发强烈,所以就出现了获得资助后不能有效利用,也不会去想这些钱的来历,只一味地认为自己可怜,是国家和政府必须帮助纠正的扭曲心理,这样的心理根本不会产生回报的想法,更别提感恩行为了。

3 深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感恩教育

古话说得好:“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意思是说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最起码的修养,是大学生人格魅力的体现,是推进高校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共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3.1 正确引导高校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

大学生的感恩之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外界持续地、正确地引导,使大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服务社会的心态,因为认知意识决定认知行为,所以感恩行为是感恩意识的最终表现形式。为了让贫困生更好地接受感恩浪潮的熏陶,高校可以适时组织受助学生聆听有关感恩事迹的系列性宣讲活动,用身边的实例感化同学们的心灵,让感恩字眼深深扎入学生们的心底,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接受社会资助,在之后力所能及范围内传递爱心资助,通过教师感恩教育课程消除内心深处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消极思想。通过网络建立贫困生微信、微博等多元化信息端将各种有影响力的事迹进行宣传,让社会上各界人士都能看到善举的影子,从而形成坚实不可动摇的感恩意识。

3.2 营造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专业特点,发挥在校学生的专业特长,鼓励贫困生发扬不怕艰苦的精神,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贴心服务,据悉,部分院校目前已经成立了贫困生组成的“善行方便你我他”的各类小分队,例如:为学生们免费修理手机、耳机、台灯、自行车;小分队免费维护学院基础设施等,受助学生借助学校平台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比如:支教、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加慈善基金会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感恩季活动,让高校贫困生体验为大家服务的乐趣,丰富自己的感恩阅历,带动身边更多的学生参与感恩活动,促进校园和谐健康地发展。

3.3 了解善行之举,与社会助学金资助商进行近距离交流

目前,各个高校除了有国家资助体系中涉及到的奖助学金外,也都会有对应的当地企业奖助学金,这也高度显示了我们国家的企业精神之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企业之气魄。让受助的贫困生和企业高层进行交流,在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感受社会给予的爱和温暖,明确企业的善举,在心目中形成“别人助我,我助别人”的观念,激励受助学生传递爱心、奉献社会。这种交流激励同学们参与公益事业,自发形成“物质上的受助者,精神上的资助者,今天的受助者,明天的资助者”的感恩心态。⑤

4 结语

总之,高校感恩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程,同学们从小接触的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只能成为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宝地,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对受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鼓励他们去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积累经验,磨练意志,使更多的受助者能接近国家进行资助的真正目标,进而带动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注释

① 刘林.高校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6):48-49.

②④刘荣贵,崔亮,王志臣.论高效经济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96-99.

③ 孙昌銮.湖北5名贫困生被取消资助资格[N].北京青年报,2007-08-23.

⑤ 王艳.论高校受助学生参与公益劳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222-223.

上一篇:姜大卫:侠客行 下一篇:没什么比一部好电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