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比一部好电影更重要

时间:2022-09-29 01:33:24

没什么比一部好电影更重要

不是甜腻的童话

《爸妈不在家》,记住,不是《爸爸去哪儿》,是一部真正的值得一看的电影。它有着那些好电影所具有的美好品性,它沉静而不浮躁,冷静地表现一个家庭的困厄,并不呼天抢地;它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它能抓住人心里面那些细微的颤动,然后又表现得那么妥帖。它就像一个显微镜,能照出家庭关系里的丝丝缕缕,它也像一潭深水,它有着它的面目,但它也映射出背后那更广阔的天地。这部电影就有着这样的辐射力,它的主角只是四个人,却讲到了种族歧视,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以及弥漫这个社会的无论大人小孩都有的惶恐和不安。

它的故事主线是一个菲利宾佣人和她服侍的小孩,这段关系拍得剑拔弩张,小孩子的恶意与无辜,与佣人的委曲求全以及骨子里的尊严形成奇妙的互动,这里不是甜腻的童话,也不是善恶分明的道德剧,这里面是两个活生生的被困扰的人。一个是一个因父母关爱太少而缺少存在感的孩子,他用他的顽劣来显示他的力量,他对女佣的初期抗拒看起来是对母爱缺乏的隐晦表达。而女佣则是像任何一个在谋生和自尊的钢丝上行走的普通人一样,在想冲冠一怒时却不得不偃旗息鼓,在逼到墙角时却还会显露出那底线极低却极坚固的自尊来。

两个人的交往,是孤独被打破露出柔软的肌理的过程,是母爱不知不觉在一个陌生孩子身上滋长的过程。感人的地方在于,它是那么真实,它是沉闷的生活里透过小窗里照在身上的一缕阳光,如此不起眼,温暖了你,你却并不自知。

人艰不拆的悲悯

它体察每个人的悲喜,每个人的形象都那么饱满。片中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推销员,干了十多年却被扫地出门,为了不让妻子起疑,每天出去找工作,所有的郁闷只能坐在楼道里抽烟以至满地烟蒂来舒解。母亲,刚开始就不讨人喜欢,收走女佣的护照,对女佣挑三拣四。希望女佣能照顾好孩子,但当孩子真和女佣关系好了之后,却又天然地有了嫉妒。当她知道丈夫失业,却没有戳破,自己挺着大肚子去参加成功学的讲座,在由导师煽起的疯狂的气氛里将信将疑茫然无措。当她准备投入到那个事业之时,床前的电视正在放那个导师的新闻,他其实只是个夸夸其谈的骗子。影片里的每个人,和我们的身边人完全没有不同。我们都和他们一样,被生活的钝刀折磨,却找不到理由喊疼,因为你不比别人更悲惨,你喊出来也无人倾听。

影片里最让人动容的是,这些人之间的体谅。女佣对男主人在楼道抽烟的事假装不知,妻子知道老公早就失业却不忍点破,等到老公坦白时才说早就知道了。它是有过同种生活经验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心里一闪念的同病相怜,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人艰不拆这词不只是调侃。

影片的镜头都有着低调的洗练,不动声色,却信息量极?大。女佣衣服杆从楼上掉下去了,当她气喘吁吁地下楼捡时,对面楼面却传来一声闷响,一个人自杀了。她个人境遇突然被这一声闷响延伸到整个社会,整个社会整体都处在这样一种紧张和悲观之中。当男主人向女主人说要卖房子去做生意时,他们的车也开到了死胡同,当男主人公心情绝望时,他晚上看更时遇到了小偷。影片用这种侧写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很高级。

电影不是炫富游戏

整部电影,总让人想起有些令人尊敬的电影人的名字,比如杨德昌,那种锐利与冷静,那种不渲染情绪的清澈;比如许鞍华,那种对个体生命发自真心的尊重,这样才会有那些对生活细节如此真实的刻画,以及那种不讳疾忌医却总是平视的目光。

对于一部华语电影来说,它有里儿有面儿,它扎根在现实的土壤,却有着洞穿一切的目光,它琐碎到让人闻到油烟味儿,却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整体的观照,它冷静直露,却压抑不住里面的温情。

也只有这种电影,才能清洗闹哄哄贺岁档给你带来的郁躁。因为谈到它,你不会在意它的票房,或者说电影模式的创新。它也没有任何创新之处,它只是讲了一个好的故事,却散发出人性之光。它最大的缺点,在于它居然不是中国出品,而是一个新加坡人陈艺哲打造。

我们应该羞愧,在这个满地都是故事的时代,真实的想象力远超最聪明的编剧的时代,我们并不专注于去拍这个时代,我们关注的是票房,关注的是互相打口水仗,如果对一部电影的讨论永远都只是围着票房或者产业打转的话,那并不是电影的胜利,只能是商业运作的成功,这只能说是成功学在精神领域伟大的开疆拓土,这让电影越来越像是一种炫富游戏。

电影永远留给我们应该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你不敢让别人看见的你失态的一瞬间,它永远应该是这个时代精神的湿淋淋的体现,是另一种对这个时代的记录。我们与其将口水浪费在这些廉价的争论上,不如去重新建立对电影的信仰,它的魅力不来自于营销,不来自噱头,不来自电影之外的任何东西,更不来自于票房。我们与其争论,不如去发掘去推荐那些好的电影,或者更有志气些,去多拍一点在《爸妈不在家》前不羞愧的电影。

万事都是浮云,没什么比一部好电影更重要。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之感恩教育 下一篇:高校师生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话语权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