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急诊科的护理问题

时间:2022-07-11 12:45:59

浅谈医院急诊科的护理问题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是护理纠纷的高发区。针对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7-02

引言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重危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医疗护理服务最前沿的窗口,面对的病人大多数是各种及危重病人,年龄不一,病情复杂,文化层次悬殊,情绪焦急烦躁,对医护人员期望值很高,是医疗护理纠纷极易发生的地方,也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1 正确理解急诊概念

在急诊外科就诊的患者家属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瞬间出现的病症能得到立即救治,并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某些医生则认为某些病症的严重程度和需要救治的急迫程度远未达到标准,没必要过分着急。由于医患之间在急症概念理解上的差距造成了许多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求我们急诊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能,时刻站在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即使患者的疾病没有达到医学上所确定的标准,但其心理急迫程度已经超出普通病人。在治疗上医生要体现出一个“急”字,在积极治疗病人病痛的同时,在语言、行动上也要体现出对病人的理解和关心。例如,一个创伤患者被推入诊室的时候,医生应该立即站起来,迎上去,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对病人的关心,这样做就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对待急症患者,医生的主动不仅是职业的需要、职业道德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的要求。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心理需求越来越高,处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心理治疗和生理治疗在急诊领域同样重要。急诊外科医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且锻炼较强的沟通能力,加深对急症概念的理解,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2 急诊的通常处理程序

2.1 挂号:病人病情急或重时,应首先由急诊接诊护士简单询问病情并确定就诊科目,然后由接诊护士及陪同人员将患者快速送至各诊室(内科疾病患者送至急诊内科诊室,外科疾病患者送至急诊外科诊室,外伤患者送至清创缝合室,病情危重危及生命的患者送至抢救室),由陪同人员完成急诊挂号手续,没有陪同人员的急诊患者可以先就诊后办手续。

2.2 接诊:患者进入相应诊室后,急诊接诊医师迅速询问病情并认真体格检查,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对于危重患者,应首先维持生命,实施生命体征的支持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进行相应辅助检查。

2.3 辅助检查:生命体征稳定、病情较轻的急诊患者可以自行前往辅助检查科室进行检查,病情重或活动受限的患者应由急诊护士陪同检查,必要时应由急诊接诊医师陪同前往辅助检查科室,并提前与辅助检查科室联系,做好检查准备。

2.4 治疗:急诊接诊医师通过询问患者发病过程、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作出初步诊断,制定出治疗措施。治疗措放包括给予药物治疗、留院观察、收门诊住院进一步治疗等。对不宜搬动的重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具有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应该积极联系安排急诊手术。

2.5 观察:需要留观的患者应安排在急诊留观室治疗、观察,在留院观察期间,患者应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积极配合治疗,并将自已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急诊医师、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根据观察结果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并认真记录。

2.6 出院:急诊留观的患者在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可以考虑离院回家继续治疗,回家后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嘱托按时用药、按时休息,如果病情出现变化,应及时于就诊医院、接诊医师联系并及时复诊。

3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3.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3.2 接诊分诊处: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积累不足,只询问病人症状,没亲自给病人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病人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分诊护士缺乏耐心解释或解释不当,冷淡、语调过重,原本合理的事也让患者产生疑惑,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

3.3 抢救室: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4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病人周转快, 病人擅自调换床位,护理人员粗心大意,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病人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3.5 设备设施因素: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基础设施不完善病床无护栏、无摇床、输液架升降失控,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卫生间无挂钩、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3.6 急诊转运:危重患者在转运、检查中存在很大风险。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常由护工和家属参加搬运工作,他们往往忽视患者应取的正确,对疾病缺乏预见性判断,在没有掌握搬运的适应症,缺乏仔细、认真体检及初步处理的情况下,急于将患者向车上搬运;搬运环节没有医务人员的陪伴,致使患者在辅助检查时或返回急诊科的途中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险情,严重时使患者失去急救机会;或搬运时只求速度,多人搬运时动作不协调,采用拖、拉、推等动作。对保护颈椎的意义不重视,使一些伤势并不严重的伤病员,在错误的搬运中因颈椎错位而伤势恶化或导致终身残疾。

4 结语

避免护理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完善急诊护理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把风险管理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去。多与病人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努力打造出一个令病人满意、医院满意、自己满意的示范窗口来,调动一切力量创造和谐环境,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工作,看起来是技术性工作,实际上是护患沟通、互为倚重的结果,只有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培养,才能提升急救护理质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琳,张海平,冯力.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

[2] 康显容.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上一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 下一篇: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