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放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时间:2022-07-10 07:38:10

让开放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 要:班级(教室)文化是以班训为主题,以自主创新为原则,以整洁优美为目标,以班级主题板报评比为阵地,以守则、规范及班级学习、生活等各种园地板块为依托,营造整洁、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给学生明快、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学习活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文明、和谐、欢快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成长。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训;公约;板报;班级建设;培养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力,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下,我尝试着建设富有个性、贴近学生生活、广博而开放的班级文化,以此洗涤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心智。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强大的作用。

一、让四周的墙壁会说话

周德藩曾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让每面墙壁,每棵小树都说话。”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何不也让我们苍白的墙壁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何不也让我们的学生天天与墙壁交流,从而去领略其中那丰富的人文内涵呢?为此,我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布置,根据对教室环境的要求营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教学主旨。一踏进教室,你就会发现教室后面黑板报右上方贴着班级口号:“我们勇往直前,世上没有攀不过的峰,世上没有闯不过的关,成功属于我们。”这个口号体现我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着我们班级的灵魂,它好似一位智者时刻激励学生要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同时,我把四周墙壁分为“学习与生活”“成长的足迹”“才艺大舞台”和“图书园地”四大版块。“学习与生活”板块主要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容有展示学生的日记欣赏、今日读报、生活剪影等。在这里,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别人的佳作,还给他们提供一个练习写作的机会。“成长的足迹”板块主要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遵章守纪、勤奋好学的情况和个人荣誉及批评教育情况。在这里,它反映着你每一天的进步,它时时催促着你奋进。“才艺大舞台”板块是学生兴趣特长的全面展示,在这里,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书画、粘贴、漫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图书园地”板块主要是通过每位学生带一本图书成立班级图书角,达到带一本书可以阅读88本书的目的。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供了机会,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有空余时间,学生便会埋头书海,让自己在书海中畅游,在书海里拾贝,在书海里涂鸦。

此外,在教室两边墙壁上还挂上了学校名师励语,《学校学段行为习惯培养目标》,这些时刻提醒学生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同时也告诫学生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

二、让健全的制度来说话――制订班级公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大核心,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根据《学校学段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在群策群力方针的指导下,集全班之智慧,制订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从进校、早读、升旗、两操、上课、课间、学习、作业、活动、生活、离校、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公约制订后,在每周班队会上让学生分组对照公约照镜子――我做到了哪些,未做到哪些。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虽然出现了些许问题,但整体班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让班级榜样说话――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由全体学生选举产生而成的,成立班干部七人小组,明确班干部职责,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总结本周情况,部署下周工作。设立值日班长,采用7+1方式,7是从七个班干部中挑选一名,1是从班干部队伍之外的学生中选一名,每周由2名学生做值日班长,一个负责室内,一个负责室外。每周上任前向全班宣誓,确定本周的工作重点及达到的目标。全班学生有对值日班长工作监督、建议、检举的权利。设立值日班长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与同学沟通,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让健康的心理能说话――以集体的力量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

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在学校,最能调动一个班集体学生情感的,莫过于学校举行的各种文体比赛。这关系班集体的荣誉,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在文体比赛中通过努力获得佳绩,学生的喜悦迅速在心头扩散,在同学间蔓延,因为大家知道,这是集体的智慧,这是集体的力量。

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登县城关小学)

上一篇:农村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 下一篇: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