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作用让阳光体育运动走向生动有效

时间:2022-07-10 06:28:04

意识作用让阳光体育运动走向生动有效

摘 要:通过意识作用,可以规范活动意识、激发参与意识、完善目标意识,建设特色意识使阳光体育运动走向生动、有效。

关键词:意识;阳光体育运动;亲子体育

我校(昆山市正仪中心校)是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意识的作用是让阳光体育运动走向生动、有效的最佳途径。

一、整体规划与有效落实的规范意识

1.改善设施设备

要开展阳光体育,必须要有合适的场地设施。我校以创建“苏州市技术装备先进学校”为契机,努力争取政府投入,不断完善体育设施设备,使场地器材达到省“两类”标准。目前,学校有200米环形塑胶场地一片、足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篮球场地、体操场地、排球场地各一片,基本可以满足学生活动场所和器材,保证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正常需要。

2.执行课程计划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每周均设置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均设置3课时,并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上午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主要开展体操、跑酷、三项技能等活动,每班配备2名负责人,每个年级有1名中层负责人,使学校大课间活动常规化、制度化。下午课外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全校上下努力营造一个重视体育、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3.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我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班主任、体育老师分层学习相关文件,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广大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懂得健身方法。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

二、全员参与,全民健身的健康意识

1.大课间活动,一个都不能少

大课间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折射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更是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提出“一个不能少”的理念和“五到位”要求(领导监督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任课教师配合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民健身。为了让活动更富成效,我们确立“优、精、特”发展目标,实施主题式单元大课间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运动热情。

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位老师动起来,校园就会“动”起来。在大课间活动中,师生同乐,师生同玩。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快乐和健康,还有师生间的一份美好情感。

2.亲子体育,一家不能漏

学校体育活动应该得到广大学生的家长、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应与社会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我校发出倡议书,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和父母同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通过父母的督促、帮助,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体质,我们也试图通过孩子的小手拉起父母的大手,掀起全家锻炼总动员,从而实现亲子间共练共健的目标。我们还通过举办有家长参与的集趣味性、娱乐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家长的运动热情。如,举办家庭运动会、友好对抗赛等,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体现了全民参与,让学生、家长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家长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影响孩子参与、了解和喜欢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他们参加阳光体育的积极性。我们在设计和安排这些活动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观赏性、竞争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如开展腰绕呼啦圈、简易保龄球、两人三足走、推小车等比赛,使活动多元化、全员参与化,全民健身化。我们还建立家庭健身指导机制和评价机制,有45%的家庭先后被评为“阳光体育家庭”。

3.体育节,一点不能缺

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体育节,做到规范、有序、丰富、精彩。

(1)突出趣味点:我校的体育节活动要求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体育节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2)突出参与点: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要求全员参与。(3)突出竞赛点:将娱乐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4)突出持续点:体育节有一定的时间性,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有时候甚至更长。(5)突出文化点:活动内容积极渗透体育文化,开展体育征文、体育摄影、体育板报等平比活动,增加体育节的人文点。(6)突出规范点:体育节资料注重方案、总结,活动图片等过程性资料的规范呈现。通过体育节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素质的目标意识

1.课堂渗透

目前,体育课堂教学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没时间练。我校体育组大胆革新,创新思路,把传统的体育“三环节”教学模式转化为“四环节”模式,把原安排的教材优化整合,使课堂教学更为紧凑、合理。目前,体育课每课新安排7分钟时间的测试项目课课练,每周进行1次小测试,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每月进行1次大测试。给每位学生建立“体育成长册”,记录测试成绩。在测试工作中,我们还把测试工作与有关人员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评选文明班级结合起来。对实施标准工作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几年来,学校测试数据均达到上级要求,走在昆山市前列。

2.专项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仅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针对学生体质“不达标”的现象,我校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全面策划组织开展专项训练。各班由班主任负责,小助手配合,每个年级配一位体育老师全面指导。专项训练的内容根据每个小组学生身心特点来设置(水平一:跳绳、投掷小沙包;水平二: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水平三:坐位体前屈、400米、立定跳远)。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课外活动中抓好重点项目、困难项目、困难学生的有效突破,通过形式多样的多练、多测,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立定跳远”的练习,可以利用塑胶跑道上的白线让学生对准目标练习,深受学生的喜欢。该项工作自启动到铺开,从活动的细节安排到现场指导,都一一到位,并细致地做好了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协调配合工作,确保训练工作的效率和学生的活动安全。

3.擂台比武

在课堂渗透素质练习、课外体育活动的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学校还专门组织“体育擂台赛”,利用每周五中午11:40~12:10的校园“吉尼斯”活动时间,体育老师安排擂台比武,并当场评选“每周擂主”“每月擂主”。通过体育竞赛的开展,让学生自己对照身边同学的最好成绩进行目标训练。目前,我校涌现出一批“跳绳冠军”“跳跃能手”“跑步之星”“足球宝贝”“篮球巨星”……充分鼓舞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信心。学校每学期有近20个班级被评为“阳光之班”,100名学生被评为“校体育小明星”。

四、特长培养与传统项目的特色意识

1.建设体育社团

我校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学生艺体教育,建立各类学生社团,其中“体育社团”尤为突出。目前,我校建立乒乓球社团、足球社团、武术社团、游泳社团等15个体育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项目。学校配备专兼职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免费辅导活动。学生参与率达80%,有效挖掘了学生的身心潜能,发展了个性,提高了素质。

2.发展传统项目

1989年,我校成立了校足球队。足球运动在学校有着较好的基础,曾获昆山市“五连冠”、苏州市比赛获第一名,被授予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校将继续发展这个项目,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让每位学生喜欢足球、会踢足球,要求各班成立小足球队,定期开展年级段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校级足球队,形成低、中、高梯队衔接的发展态势。校代表队从周一到周六坚持每天训练,并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为校足球队的队员人人建立个人训练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成员的身体形态、技战术素质等。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校)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 下一篇:你怎么就未跨过这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