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7-10 06:24:36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提出,颠覆了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背景、必然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其具体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自我管理;模式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具备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普遍都具有独立意识,喜欢表现自我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按照传统的“死抓硬管”模式,而应该建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高校只需对其进行一些积极和正确地引导即可。如今对大学生的教育已不能仅限于获取知识,而是应该全方位的发展,这也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模式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沿用的大学生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行政倾向。不可否认它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它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只有积极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顺应时展的方向,才能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管理中的作用。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已经能够做到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学习工作中教育自我。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构建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特点的模式方法,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提升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需要

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还能减少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成效和效率。最后还能使每位大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管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及意识。

二、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1.外部条件

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大学生德育培养活动以及实施政治思想教育,此外还需要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进行指引。这告诉我们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已经包含了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指导,他们在进行学生工作中已经积累的很多实用的经验,这都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外部条件。

2.内部条件

当代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等特点,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意味着高校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时机已成熟,为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内在条件。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1.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管理理念

这是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当前,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还应该是教育提供者与教育消费者的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培养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者应该积极向训导者身份向引导者身份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个人作用和主体地位,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管理中来。

2.加强建设学生管理队伍

首先必须加强建设学生辅导员队伍。高校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政治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加强建设后勤及行政管理队伍。这些人员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大学生管理相关工作,但是却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要加强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他们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成败。

3.完善大学社团建设制度,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大学社团是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主要载体之一。社团是大学生们自觉或自发的根据自身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聚齐在一起组成的一个业余爱好团体,团队成员相同的兴趣爱好是社团成立以及组织活动的纽带。高校在应该积极鼓动学生组建社团的同时,还应加快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让社团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为尽可能发挥社团的功能创造便利条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社团中得到充分培养。

四、结论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大学生培养上时应该摒弃老旧的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最后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三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洪甫,石灵娟,彭艳.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6:56-57

[2] 邵彩玲,黎鸿雁,张洪杰.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 煤炭高等教育,2008,03:93-95

[3] 李儒峰.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53-55

[4] 贺小格. 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编制[D]. 湖南师范大学,2004

[5] 李文博. 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广西大学,2011

[6] 王世佰.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1-2+10

[7] 李晓莉. 基于专业引导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10,32:251-252

[8] 韩荭芳. 我国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 西南大学,2011

上一篇:改变一种评价方式,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下一篇:构建211高效课堂 语文课如何“讲”